第102章閻老西兒的地雷,好用!
正在操槍猛打的何煒並不知道,他已經打死了一個少佐,而且打死的不是一般的少佐,還是日本陸軍戰車部隊的元老級人物,隻不過,他現在是無從得知了。
在打死百武俊吉之後,戰場上的情況又發生了少許的變化,何煒命令第一排的二四式重機槍改為射擊日軍戰車,他自己也抄起大口徑重機槍開火射擊,結果引的八二迫擊炮排也跟著湊熱鬨,居然組織兩門八二迫擊炮朝日軍的戰車開火射擊。
由於日軍的戰車一直在原地不動,發了瘋朝戰防炮排的陣地開火,經驗豐富的徐上士在精心觀測瞄準後,組織兩門八二迫擊炮來了一次急速射,一次性打出了十幾顆炮彈,這種極其罕見的用迫擊炮反坦克的打法居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顆炮彈竟然就打到了百武俊吉的座車,打死了其座車的駕駛員,算是間接促成了百武俊吉的死亡,另外兩發命中彈,居然還打中了同一輛九二式重型裝甲車,一發炸毀了九二式重裝甲車炮塔上的車載輕機槍,另一發則是用彈片打死了駕駛員,那些沒有打中的迫擊炮彈也都在日軍戰車附近爆炸,密集的彈片和連續不斷的爆炸也將剩餘的幾台日軍戰車嚇唬的四處亂竄。
中國軍隊裝備的八十二毫米迫擊炮,配備的殺傷性炮彈,由於工業落後,更像是一種特大號榴霰彈,對稍微像樣一點的土木工事都起不到什麼破壞效果,更彆說打戰車,可這徐上士,愣是靠連續的急速射,用彈片給了日軍的戰車造成了這麼大的破壞!
就在何煒諤然之時,日軍步兵,終於有了實質性的動作。
步兵第一大隊大隊長寺田秋三,此時剛剛結束了和步兵第二大隊大隊長尾山助太的一場爭吵,寺田秋三的臉色漲得通紅,血壓直線上升,從中國軍隊開火到現在為止,一直都是他的人在被動挨打,寺田秋三眼睜睜的看著第一中隊被各種按在地上打,連中國軍隊的麵沒見著,就被報銷了一個多小隊,紅了眼的寺田秋三立刻就要帶著擔任全大隊預備隊的步兵第三中隊和重機關槍中隊的餘部衝上去。
或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步兵第二大隊大隊長尾山助太從一開始就覺得不太對勁,所以就在第一大隊大隊長寺田秋三剛要發起衝鋒時,尾山助太立刻攔住了他,給出的理由,同時也是令他感覺不對勁的地方,則是中國軍隊的碉堡,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戰鬥,可以發現中國軍隊碉堡裡麵的輕重機槍火力不可謂不猛烈。
但是尾山助太通過不斷的觀察,可以明顯的看出中國軍隊的絕大部分碉堡似乎根本就沒有射擊,那些正在向步兵第一大隊猛烈開火的碉堡,占中國軍隊陣地上可以觀察到的碉堡總數的一半可能都不到。
儘管步兵第二大隊部署在第一線的兩個中隊,被何煒的大口徑重機槍意外的打死了二十多號人,可這點傷亡對於兩個步兵中隊的野戰進攻能力根本談不上影響,之所以本該和步兵第一大隊兩個步兵中隊齊頭並進的第二大隊畏縮不前,就是因為尾山助太發現情況不對,生生摁住了第二大隊在第一線的兩個步兵中隊。
尾山助太雖然暫時阻止了寺田秋三魯莽的增援行為,可卻沒有徹底的說服寺田秋三,看著每分鐘都有自己的士兵在中國軍隊的機槍火力中倒下,寺田秋三當場就和尾山助太當場就吵了起來,一個是急於為正在被毒打的部下提供增援,一個是疑慮重重害怕中國軍隊留有後手。
兩人在幾次爭吵無果後選擇了一種折中的戰術方案,目前依然保持原地不動,靜靜觀望第一線情況,一旦中國軍隊的壓製火力有所減弱,第二大隊在第一線的兩個步兵中隊就要立刻發起突擊,增援第一大隊的兩個中隊。
而現在,隨著何煒將主要打擊火力轉向日軍戰車,戰場上的日軍步兵承受的壓力直線下降,隨著這個契機的到來,寺田秋三立刻大聲催促身邊的尾山助太發起攻擊,就差跳起來越俎代庖替代尾山助太指揮第二大隊往上衝了。
儘管有一百個不願意,可畢竟是已經確定的既定戰術方案,何況如果一直按兵不動,坐看友軍第一大隊挨打,戰鬥結束後也沒法和聯隊長交代,就這樣,尾山助太憂心忡忡的對第二大隊下達了出擊的命令。
轟轟
拉開第二大隊攻擊序幕的是兩門九二式步兵炮,雖然第一大隊的戰鬥經驗已經表明步兵炮無法對中國軍隊的碉堡造成任何實際性的損壞,但是本著儘量為步兵提供支援的原則,步兵第二大隊的步兵炮手們還是竭儘全力的向中國軍隊的陣地上開火。
配屬給第二大隊的九四式三七速射炮也接連發炮射擊。
“匍匐前進,向前推進!”
第二大隊位於第一線的兩個中隊沒有選擇快速發起衝鋒,而是全體臥倒,匍匐前進以規避中國軍隊的機槍火力,僅僅用了三分鐘,兩個齊頭並進的步兵中隊就前進到了和步兵第一大隊的兩個步兵中隊平齊的位置。
當然,這也意味著,日軍兩個步兵大隊的主力,在第一線攻擊的部隊,此時業已全部進入了何煒預先布置好的雷區。
“快挖臥射掩體,構成散兵坑。”
“第二大隊的,不想死的話就快挖射擊工事和掩體。”
第一大隊的士兵們雖然對現在才開開到第一線的友軍第二大隊心有不滿,但依然對其發出了好心與善意的提醒,告訴新上來的第二大隊現在最該做的是什麼事情。
現在對日軍步兵實行火力壓製的,其實就是幾挺性能落後,射速緩慢的
晉造仿三八式重機槍和幾挺打一會兒,休息一會兒的捷克式輕機槍,可能日軍士兵都想不到,正在向自己開火射擊的武器,是自己爺爺輩使用過的裝備。
divcass=”ntentadv”麵對驟然減少的中國軍隊壓製火力,處於第一線的日軍步兵展現出了良好的戰術素養,他們抓住了這一機會,搶救傷兵,做針對碉堡的突擊爆破準備,架設輕重機槍,儘可能的構築臥射掩體並擴展成為散兵坑,一時間,四個日軍步兵中隊籠罩在了土工作業的揚塵之中。
秋山義允是步兵第十六聯隊第一中隊的一名二等兵,幾個月前,他還是新發田的一名最普通的農民,每天的生活就是勞作,不停的勞作,即便一家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間斷的勞作,日子過的依然很緊張,當他意識到勞動並不能改變自身和家人的命運和狀況時,他忽然想到了本地最有錢的商人。
那名商人平日裡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吹噓他在從軍服役時的種種壯舉,據這位商人所說,當年他在步兵第十六聯隊服義務兵役時,正好趕上了日清戰爭,他在戰爭中很是有一番壯舉,最值得稱道,也是這位商人一直掛在嘴邊上的,主要有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當步兵第十六聯隊在清國腹地山東登陸後,參與了對在威海衛的北洋海軍的圍攻,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北洋海軍的軍艦突然開到海岸邊,對正在和清國陸軍作戰的第十六聯隊展開了猛烈的轟擊,這名商人所在的步兵大隊被北洋海軍的大口徑艦炮轟的傷亡慘重,此時,他臨危不懼,在身邊戰友接連陣亡和負傷的情況下,臨危不懼,將負傷的大隊長背到了安全地帶,並因此得到了聯隊長的表彰。
第二件事,則是在某次和清國陸軍的戰鬥中,他曾經使用手中的村田式單發步槍連續擊斃十名清國陸軍士兵,又在白刃戰中用刺刀連續擊殺十名清國陸軍士兵,這還沒完,之後他又乘勝追擊,一個人追著一百名清國陸軍士兵跑,當然,在這名商人喋喋不休的多次演說中,此事的殺敵數字有多個版本,這隻是最少的一個版本。
對於前兩件事情,秋山義允並不怎麼關心,最令他關心的是這位商人的第三件傳奇往事,這位商人常常說,如果沒有參加帝國陸軍,如果沒有日清戰爭,就不會有如今的萬貫家財,因為他的產業和生意,起家靠的就是從清國擄掠來的各種古玩古董和金銀珠寶。
此人每次講完他的豐功偉績和傳奇故事,最後免不了對聽故事的年輕人一番勉勵,並一定會附上一句話:去參軍吧,中國的軍隊就是紙糊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戰爭更美好,更有趣的事情了。
不甘心於在田間地頭耗儘自己的餘生,秋山義允便主動跑到了位於新發田的步兵第十六聯隊聯隊管區提出要參加帝國陸軍,並得償所願的在第二天接到了入伍通知書,在步兵第十六聯隊的管區內接受了幾個月的新兵訓練後,踏上了前往中國的旅程。
一路輾轉,終於在幾天前被正式補充進了步兵第十六聯隊,而一路的見聞也使他越來越相信那商人說的都是真的,中國簡直是天堂,這裡有廣袤的土地,遍地的財富,豐盛的物產,漂亮的女人,秋山義允越發相信,想要發財,想要改變命運,隻有靠戰爭。
此時,儘管身邊不斷的有同伴陣亡,可秋山義允依然鎮定的如同老兵一般,不為所動,用儘全身的力氣用工兵鏟挖著臥射掩體,隻要挖好掩體,就可以射擊,就可以活下來,活下來才能發財。
為了發財這一偉大目標,秋山義允不斷的挖,突然,工兵鏟碰到的不再是鬆軟的泥土,而是猛的撞擊一下,似乎是碰到了什麼硬物,秋山義允放下了工兵鏟,開始用手扒開那個硬物上麵的沙土,等到清理乾淨,映入秋山義允眼簾的,是一個像大西瓜一樣的黑色大圓球,在這個黑色大圓球上麵,還綁著五個長柄手榴彈,秋山義允作為新兵,並不認識也並不知道地雷這種武器,可他卻認識地雷上綁著的手榴彈,他知道,那是中國軍隊的手雷。
“秋山,秋山,你還愣著乾什麼,快繼續挖掩體,混蛋,快點。”
耳邊傳來了曹長的催促聲,秋山發覺情況不對,立刻對曹長說道:“曹長,我挖到東西了,你快來看看。”
那名曹長罵了一聲混蛋,立刻熟練的匍匐過來,可當看到秋山義允挖出來的東西時,曹長卻麵色慘白,良久之後,大聲喊出了兩個字:“地雷!”
沒有錯,這名想要發財的二等兵,挖出了何煒搞出的地雷陣,準確的說,在這片雷區之中,不僅有一百顆重量達到五十公斤的大型地雷,當時何煒為了增大地雷威力,又在每一顆地雷上額外綁上了五顆山西造的長柄手榴彈,一百顆大型地雷,還有五百顆長柄手榴彈,共同營造了這片即將被血與火充斥的死亡地帶。
第六連指揮所中,已經達成戰術目的的何煒,平靜的坐在指揮桌前,在桌子上,放置著一具方形起爆器,隻要按下上麵的手柄開關,電流就將通過導爆線引爆這片死亡雷場,指揮所內的其他人看到何煒即將引爆地雷,也都屏住呼吸,用渴望,期待和略有些害怕的目光看向何煒。
何煒沒有立刻引爆,而是走到了射擊口處,最後看來一眼日軍,隨即有些惡趣味的將右手舉起來,舉到和頭平齊的位置,揮了揮,在其他人詫異和不解的目光中輕輕的說出了一句旁人聽不太懂的話。
“彆了,侵略者們。”
說完,再次轉過身去,果斷的按下了起爆器上的手柄,一弧電流順著深埋於地下的導爆線傳導至陣地前方一百五十米的地雷陣,緊接著,遠處的地麵上亮起了一道刺眼的黃光,隨即,一股黃黑相間的煙霧從地麵上拔地而起,騰的一聲,直衝雲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