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唯獨藩王,依舊無法無天,我行我素,當街縱馬飛奔,甚至直接踩死一個小孩,小孩母親想要討回公道,沒有緣由的就被亂刀劈死。
藩王殺死兩個生命,不會受到任何責怪,朝廷無法管理,也沒有人敢上門指責他,殺死普通人對他們來說就好像踩死螞蟻一樣簡單。
紫雲郡城的藩王就已經如此,管中窺豹,可以想象其他地方的藩王也好不到哪裡去,恐怕更加囂張,做著更多駭人聽聞的惡事。
那個時候起,趙玄奇覺得但凡有點機會,他不介意把這些家夥都給拉下馬解決掉。
對於削藩,之前的幾個皇帝早就想動手,隻不過害怕天下暴亂,所以遲遲沒有解決問題。
現在看來,朝廷明顯意識到了國家衰弱的問題,企圖自救,藩王這個問題已經到達不得不解決的地步。
“這個題目好,看來我得上千古第一陽謀了!”
趙玄奇正襟危坐,緩緩提筆,在答案上寫下幾個字:【推恩令】
沒錯,趙玄奇就是要上推恩令。
推恩令被稱之為千古第一陽謀,專門針對諸侯王,有著無比恐怖的殺傷力。
以華夏為例子。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之後,為了天下的穩定,大量分封劉姓子孫為諸侯王。
劉邦去世之後,這些封地遼闊,實力雄厚的諸侯王,經常不聽朝廷號令,讓皇帝寢食難安。
漢景帝時削藩失敗,釀成七王之亂,國家元氣大傷。
漢武帝上台之後,聽從主父偃的建議,把以前隻有嫡長子能夠繼承諸侯王王位以及其封地的規定改掉,變為嫡長子和庶子都能夠得到封號和封地。
諸侯王的封地是固定的,這樣子一代一代往下分封,諸侯國會變得越來越小,諸侯王的權利也越來越小,借此達到集中皇權的目的,這就是推恩令。
但是諸侯王不傻,也明白皇帝的用意,淮南王和衡山王拒絕推恩,密謀造反,但剛開始就被兒子和孫子舉報,二人畏罪自殺。
因為拒絕了推恩令,就是拒絕了次子和庶子翻身的機會,當事人當然不會願意。
推恩令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是陽謀,執行推恩令,諸侯王要被分裂,不執行推恩令,諸侯王要內亂,即使明白是一個坑,也得哭著往坑裡跳。
比如劉備的十七代祖先是中山靖王,推到劉備之後,已經窮得隻能上街賣草鞋為生了。
推恩令就是一個大殺器!
推恩令在華夏可以試用,在這個平行時代的北魏國,照樣適用!
趙玄奇思考:“其實,實行推恩令的前提下,中央必須要有強大的軍權,具備能征善戰的軍隊震懾天下,不怕諸侯王魚死網破造反,才能保證計劃安穩實行下去。”
“漢武帝平定過七國之亂,中央實力強大於地方實力,之所以能夠把推恩令完美的推行下去,就是因為有著這個先提條件。”
“現在北魏雖然天下混亂,腐朽不堪,但是還沒有腐朽到根子裡,皇帝具有皇權,手上還掌握著最精銳軍隊,還擁有太監收稅。”
“北魏已經建國200多年,整個國家從上到下都爛到骨子裡了,現在是比爛的時代,中央已經很爛了,但是諸侯王就不爛了嗎?”
“諸侯王在這些年隻顧著享樂,胡作非為,相比於中央,腐朽得更快,很多藩王領地之中亂成一團,縱然有兵有將,但是根本不是中央的對手,綜合分析,中央有能力鎮壓地方,所以推恩令能行!”
趙玄奇分析一下。
發現推恩令可以在北魏國實行。
既然可以實行,可以徹底推行下去,那麼,這千古第一陽謀就會發揮他該有的殺傷力,屬於無解的刀劍,根本無法破解!
劍斬王侯,千古第一陽謀!
這屬於華夏第一陰謀,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解決藩王,被無數人稱道的計策,可以在這個混亂的的時代發揮出屬於它的光芒!
趙玄奇在腦海中組織語言,然後不斷動筆,將推恩令的內容寫下,緩緩寫滿答卷。
想起來那天被藩王踩死的兩條鮮活生命,想起來那天路人們漠然習慣的麵容,以及藩王高高在上藐視普通人生命的表情。
他的臉上露出嘲諷的神情。
諸侯王?
嗬嗬,一群草管人命的惡魔,你們早該下馬去了!
縱然伱是王侯又能如何,我這個坑給你們挖好了,你們不跳也得跳!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