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122.人力有窮極,老邁之軀
天地這麼大,每時每刻都會有人死去。
死亡是這片天地的主旋律,也是所有人的歸宿。
世界不會因為某個人的死去而停止轉動,活著的人也有活著的活法。
慶隆帝雖然死了,很多人為之悲傷,但天下更多的人還處於歡快當中,歡快喜慶,因為200多年來的分裂,終究是結束了。
北魏還有南趙回歸大一統,漢家榮耀再度走向巔峰,這是曆史性的時刻!
葬禮結束之後,就這次統一戰爭,就這一次滅國戰爭,朝廷進行論功行賞。
趙玄奇因為在這次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加上一直以來為朝廷做出許多貢獻,所以順理成章的被封王。
起初他在南方大破八王叛亂,後來又是南征南趙國,大部分的功勞都是在南方獲取,稱號必須要與南方有關。
就稱號而言,朝廷進行商議,許多人在“鎮南王”還有“定南王”兩個稱號中搖擺不決,最終還是給了趙玄奇“鎮南王”的稱號。
“定”字在意味上不如“鎮”字語境重,鎮南王符合大多數人的選項。
不過逍遙公主認為趙玄奇功高勞苦,乃是國家中流砥柱,僅僅是一個封王無法表達他對朝廷的功績,容易寒了天下人的心。
這次趙玄奇又是托孤重臣,三朝元老,朝廷的定海神針,於是她與小皇帝商議之後,又給趙玄奇加上一個封號。
攝政王!
小皇帝年歲太小,需要趙玄奇來進行輔政,政務必須需要趙玄奇幫忙處理,攝政王正好符合這個職稱。
逍遙公主權勢驚人,又是靖明帝的長女,又是已故皇帝慶隆帝的姑姑,當今小皇帝更是得稱呼她為皇太姑,幾乎沒有人反對這個意見。
於是,趙玄奇成為曆史上活著的雙王稱呼之人,活著的異姓雙王位!
這在曆史上前無古人,估計也是後無來者!
而且當今小皇帝年幼,正需要人教導,趙玄奇順理成章,再次成為新皇帝的帝師。
現在,趙玄奇擁有一大串名號。
武安君,太師,三朝元老,托孤重臣,第一帝師,天下兵馬大元帥,鎮南王,攝政王~
除了趙玄奇之外,在這次滅國戰爭中,許多人也立下不朽功勞,為平定南趙國做出重大貢獻,朝廷同樣對這些人進行了封侯。
其中,趙無畏最為突出,更是因為武勇強大,赫赫功勞,最終被封為勇國公。
這些封侯拜相的人大部分都是趙玄奇的部下,要麼就是他提拔而上的人,基本都屬於武將派。
論功行賞結束後,朝廷再次進行會議。
小皇帝如今才五歲,隻不過是先帝慶隆帝與一個小妾生下的孩子,他坐在上麵一言不發,也沒有發言的權利,由垂簾聽政的逍遙公主進行發言。
逍遙公主坐在皇位旁邊,一個簾子遮擋她的麵容,她發問道:“如今南北統一,天下一統,國家如果還叫北魏那就不太合適了,顯得太過於小家子氣,不知諸位大臣有何建議?”
丞相作揖行禮,站出來回答道:“事關重大,按照規矩其實有兩個選擇,要麼更改國家名號,使國家煥然一新,要麼恢複大統,去除北字,稱之為魏。”
話音落下,所有人把目光放在趙玄奇身上,朝廷上趙玄奇的話語權最重。
趙玄奇站出身,一番考慮之後說道:“更改國家新名號牽扯重大,實屬不妥,有忘祖之嫌,倒不如去除北字,恢複大統,以魏為國號吧!”
伴隨著趙玄奇的話語,大部分的官員支持了這個觀點,逍遙公主也讚成這個觀點。
於是,北魏國結束北魏的名號,重新恢複魏國名號!
魏國!
逍遙公主又說道:“除了國號的事情之外,如今國家已經恢複一統,十八道山河加上十九道山河,如今已有三十七道河山,長安城位置偏北,天子在北,南趙舊地距此太遠,皇命難以傳達達南趙舊地,諸位大臣有何意見?”
趙玄奇站出身,立刻說道:“南趙新地剛剛恢複朝廷統治,必須需要中央管轄,長安京城距離南趙之地實在太過於遠,不利於發號施令,倒不如遷都!”
丞相點點頭,讚同道:“北魏之地與南趙之地,在雙方中間位置選一個為新的都城,可以很好的統禦兩地,方便朝廷安穩!”
逍遙公主問道:“那應該具體選擇哪地呢?”
趙玄奇與丞相還有文武百官進行商討之後,最終在長安與趙都的中間,也就是北魏與南趙的中央地區,選擇了一座都城。
洛陽!
逍遙公主看地圖後,最終讚同這個選擇。
“國家一統不久,隻有遷都才能更好的鎮壓龍氣,給國家新的生氣,洛陽繁華,有著紙醉金迷的稱號,也曾作為他朝都城,不錯!”
於是,在一番準備之後,魏國開始遷都。
花費掉大量的時間還有精力,洛陽成為魏國的京城,成為中央朝廷的統治之所!
遷都成功之後,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需要解決,那就是小皇帝登基。
隻有登基之後,小皇帝才能真正算是皇帝,才能算是那皇位之上的九五至尊。
如今按理來說,他隻能稱作小太子。
國不可一日無君,尤其是大一統帝國的君主。
朝廷選出一個良辰吉日,在萬眾矚目當中,舉行小太子的登基儀式。
洛陽城,小太子以五歲的年紀,穿著金色龍袍,頭戴金冠,萬眾矚目,在文武百官的見證下,緩緩登上皇位。
這是200多年來,南北分裂結束,國家一統之後,第一個登上統一帝國皇位的帝王!
新的年號需要出現。
年號的選擇無比重要,在文武百官的商議當中,並且參考了先帝慶隆帝的年號,最終選擇了一個新的連號。
千曆!
國家統一曆經千難萬險才統一成功,不能忘記這所經曆的一切苦難!
千曆這個年號比較完美。
就此,
新皇登基,年號千曆,是為千曆帝!
登基大典上,趙玄奇站在文武百官的第一列,抬頭便能看見千曆帝的身影。
小皇帝現在五歲,隻不過是一幼齡小童罷了,但是他的骨架比較高大,僅僅是五歲年齡,但是看起來比其他八九歲的孩子更加高壯,更是比五歲左右的同齡人高出一個腦袋。
可以看出,這孩子的身體素質絕對很好,假如練武的話,絕對是不可多得的武功高手。
新皇登基,舉世同慶!
大赦天下,載歌載舞!
而且又逢南北統一,魏國大部分人都處於歡快當中,包括論功行賞的將領們,還有科舉取士後新登上來的文官們,開心是主節奏。
將領們論功行賞後,有權有錢,可以衣食無憂,怎麼可能不開心呢?
科舉新登上來的文科官員,因為朝廷缺少重要官員,人才凋零,所以他們很容易受到重用,怎麼可能不開心呢?
包括普通百姓,國家聖明,南北統一後結束戰爭,又怎麼可能不開心?
魏國之內,不管是底層還是高層,大部分人都是開心的。
隻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人開心,但也有人不開心。
逍遙公主依舊沉浸在慶隆帝死去的悲傷當中,多年的陪伴還有教育,她早就把慶隆帝當做兒子看了。
慶隆帝就這樣子死去,她至今悲傷無比。
這些日子,她的臉上很難掛著笑容,看上去不複年輕時的傲然風華,反而顯得比較難纏,給人一種臭臉老太婆的感覺。
趙玄奇也並不開心。
開心?
憑什麼開心呢?
慶隆帝死了!
自己最得意的弟子死了啊!
趙玄奇十多年辛勤教育,為了這個弟子,甚至忽略掉教育自己的孩子女兒。
好不容易把他培育成為中興聖主的模樣,好不容易他已經親政,獲得天下人的認同。
甚至在自己出征前,已經許諾好慶隆帝要與自己的女兒結婚,乃是頂天的好事。
但是慶隆帝死了,他就這樣子死了!
慶隆帝一個名不經傳的兒子,代替他坐上這個皇位,這個皇位應該屬於慶隆帝啊!
趙玄奇抬起頭,看著坐在九五至尊位置上的小皇帝,心中憋著一股氣。
小皇帝年幼,什麼事情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