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望廷一行來到這普濟寺外,經過通報便有僧人主動出門相迎,領著三人直入寺內一間單獨禪房,王大首富正端坐蒲團上,翻動經書,嘴唇開闔、無聲誦念,旁邊有一位黑衣僧人正在煮茶。
抬眼見蘇望廷來到,白麵黑須、麵容和善王元寶移開經書,他一襲米白布袍,手執念珠起身道:“蘇掌事來到長安,元寶未能親自相迎,實是罪過。”
蘇望廷連忙道:“蘇某不過偏鄙小人,不敢勞動王居士大駕。”
在普濟寺這地方,王元寶不能是老爺、首富這些身份,隻能是居士,此人看似神態隨和,但誰也不敢荒廢了規矩。
“這位是程三五,蘇某得力親隨。”蘇望廷介紹起同行二人:“這一位是長青先生,乃嵩嶽伏藏宮達觀真人座下弟子。”
聽聞達觀真人名頭,王元寶兩眼一亮,眸子掃過,迅速打量長青,並拱手問好:“聽聞達觀真人得陛下召請,將要入宮宣講道法。今日有幸與先生一晤,足見真人仙風雅望。”
蘇望廷聽到這話,麵上若無其事,心裡卻是尤為震驚。達觀真人受皇帝召請這麼重大的事情,長青居然沒有跟自己透露,莫非是對自己仍不信任?
長青則拱手道:“師父覺得我閱曆不足,特地命我下山行走,博覽人物、增長見聞,目前正與蘇掌事同行。”
這話語氣平淡,然而一位將受皇帝召見的仙師,他的弟子自然是最適合結交往來的對象,這樣的人跟著蘇望廷,無疑是大大增添了分量,讓蘇望廷說起話來也有底氣,立刻消除他心中一絲疑慮。
王元寶是經曆過大風大浪的人物,即便驚異,也隻是在眼中一閃而過,當即讓三人落座,有年輕沙彌端來蒲團。
“蘇某不才,有一件事物想要供奉給普濟寺,隻是目光淺短,不能辨識,唯恐褻瀆菩薩,還請王居士代為評鑒。”蘇望廷手中捧著木匣,內中自然是送給王元寶的禮物。
在佛寺這種清淨場合,旁邊還有高僧煮茶烹茗,氛圍脫俗,大談送禮實在是煞風景,蘇望廷因此編排出這麼一個理由,起碼在場麵上能應付過去。
王元寶表情如常,接過一旁遞來的黑瓷茶盞,置於鼻尖輕嗅一番,隨後才慢條斯理地微笑道:“蘇掌事在西域經營生意多年,想來是不世出的寶物了。”
“在我佛麵前,不敢僭稱寶物。”蘇望廷打開木匣,從中取出綢緞包裹,解開之後露出一個形似缽盂的器皿,看著像是白玉質地,通體無瑕、膩光欲滴,仿佛半輪月光,垂望一眼便覺心頭澄澈。
“這是……大磬?”王元寶認出此物是佛門法物,誦經之時以木棒敲擊,引導經韻起落快慢。
不過佛寺所用大磬通常是銅製,而玉石不堪敲擊,木棒旋繞大磬邊緣時的悠揚回聲也隻能由銅鐵材質發出。
“不知這大磬有何妙處?”以王元寶的身家財富,這天底下的財貨寶物他幾乎看遍,甚至到了厭煩的程度,哪怕是皇宮禁中的珍藏,也不能引起多少興致。
這也是為何他修造普濟寺時,幾無華美修飾,以淡雅素淨為上。就像一個人吃多了山珍海味,回頭再嘗青菜豆腐,便會大生喜樂之感。
“蘇某佛緣淺薄,還請王居士親自一試。”蘇望廷將擊磬木棒遞給對方。
王元寶也不拒絕,拿起拇指粗的檀香木棒,輕輕敲落白玉大磬。
隨著一聲悠揚響聲,大磬本身綻放一輪白光。柔和光毫掠過,禪房景象為之一變,眾人發現自己身處平靜如鏡的水麵上,一輪圓月半懸幽夜,光華普照。
王元寶受月華一照,隻覺毛孔大張,整個人好似浸泡在涼水之中。
到了他這個年紀,已經不大能受涼水浸泡,否則有傷寒之虞。但此刻涼意浸入骨頭關節,王元寶依舊不覺寒冷,反倒是身形一輕,感覺自己就像佛經中描述的天人,飄然而飛、履水不墜,因為年紀漸增的筋骨乏力、關節粗澀消散於無,年輕時最有活力的體驗也不如此刻空靈解脫。
同在禪房的僧俗此刻皆置身水月奇景之中,那名煮茶僧人涵養再好,也不禁微微變色。而程三五則是左右觀瞧,難得閉嘴不言。
長青前幾日便知道蘇望廷有這件白玉大磬,這一件佛門法物並非用來與人拚鬥,而是通過展開這片水月之景,助僧人修持佛法,勘破幻象,沉迷其中反倒不是好事。
然而在長青眼裡,王元寶不過佞佛之徒,縱然持齋誦經、供奉無算,裝出一副虔誠禮佛的模樣,但這種人就不可能真心向佛,要麼是陷入愚迷,要麼是聊作慰藉。
不過對於這種人,還真就是要白玉大磬此等徒增虛幻的法物才能滿足胃口。不得不說,蘇望廷看人極準,牢牢把握住王元寶所欲,送禮送得恰到好處。
“這白玉大磬名號難察,傳說是天竺一派外道與佛門爭鬥之時,將其盜出。”蘇望廷娓娓道來:“此物幾經輾轉,流落至西域一帶,曾蒙塵多年,後被於闐王伏闍雄所得,與之一同下葬。不出數年又被賊人掘墓盜走,引起新一輪反複爭殺。
“後來蘇某夢見一尊菩薩立於月下水上,受其指點,最終在一處賊窟之中找到這白玉大磬。蘇某深感此物非比尋常,因此日夜焚香供奉,不敢疏忽。在離開西域之前,蘇某又得菩薩法旨,說是此物若得妥善安置,可弘揚佛法,因而隨身攜來。
“隻是蘇某不過一介俗人,安敢妄言弘揚佛法?妥善安置又不知該尋哪家寺廟。幸好得知普濟寺乃王居士捐建,此地毗鄰放生池,與水相親,蘇某思來想去,隻得冒昧前來拜訪,懇請王居士代為參詳。”
這一通馬屁可謂是拍得無比恰切,讓人王元寶十分受用,即便長年經商讓他隱約覺得蘇望廷此言未必儘實,但還是選擇相信。
至於長青和程三五,臉上雖無異樣表情,但都覺得蘇望廷這話基本是虛構居多。起碼夢見菩薩雲雲,跟蘇望廷那種實務為上的性情沾不上邊。而且這白玉大磬僅用料一項,就跟天竺器物風尚大不相同。
“如此佛門寶物,蘇掌事竟肯割愛?”王元寶雖然動念,但不至於喪失理智。
“佛祖有割肉飼鷹的大功德,蘇某西域行商多年,自知陰德有虧,隻求供奉這白玉大磬,能消去些許惡業,以免身後受苦。”蘇望廷言辭懇切。
王元寶大為感動,連連道:“好好好,蘇掌事與我佛有緣、有緣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