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引君入彀
兩天之後,看著遠處流民在安平縣衙役文吏約束下,重新記錄戶籍人丁,然後按照每戶逐一領取糧食,長青歎息一聲,略感疲憊地坐下。
“難得見你這樣無精打采。”
程三五牽馬來到,望向炊煙陣陣的流民營地:“這不是挺好嘛?你幾句話就從大戶人家借到糧食。我原本見那姓崔的擺著一張臭臉,還準備將他打得滿地找牙,然後抄家取糧。”
長青聞言苦笑:“人家崔侍郎在士林之中聲望甚高,朝堂內外不知有多少人曾在他門下求學。你要是打了他,不光是你,隻怕內侍省都要受千夫所指。”
程三五一撇嘴:“呿!真以為文人那張嘴巴能殺人啊?他們要是敢還嘴,直接左右開弓一千八百個耳光,抽得他們哭爹喊娘!”
長青又說:“彆人就算了,你以為崔侍郎就是任你隨便欺侮的?他一現身我就看出來了,氣息深長、神光充盈,足見內功修為精湛,或許也曾在洪範學府研習儒門武藝,他隻是不仰仗武力行事罷了。”
“練了一身武藝又不用,那不是白練了?”程三五不解。
“孔子之勁,能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長青言道:“微行險服,逞弄拳腳,大則陷於危亡,小則貽恥受辱。崔侍郎這是慧而不用,也算是一種謹守清操的自保之道。儒門武學重在保人民、衛社稷,要是練武有成便到處招搖、挑起爭鬥,那終究是害人害己。”
程三五揉著腦門,倒吸一口涼氣:“不行,你這話太難懂了,我聽著就頭疼。”
長青隻好解釋說:“大道理就不說了,你總不希望天天都有仇家上門吧?”
誰料程三五反而來了興致:“那再好不過了,我還嫌最近太無聊呢!原本以為進了內侍省能夠天天有廝殺,結果比在寶昌社那陣子還要閒,連跑腿小事都讓下麵的人乾了。”
長青無奈搖頭,程三五這種武夫性情,如果不在內侍省,也隻能去邊鎮投軍了。否則就算放到江湖武林,也注定是要惹起一片腥風血雨。
然而談到仇家,長青情誌不免低落,程三五見狀坐到他旁邊:“一副蔫頭耷腦,到底怎麼了?是不是姓崔的給你灌了什麼迷魂湯?”
長青心中苦悶,正愁沒有傾訴對象,思量再三,於是言道:“崔侍郎說,等新政推開落實之後,陸相會被罷官免職。”
“不可能吧?”程三五滿臉不信:“你爹這麼大權勢,怎麼會被罷免?而且新政落實,難道不是他功勞最大麼?”
長青歎道:“正是因為他功勞最大,而且新政要在各地推廣落實,他的門生故吏遍布諸道,日後必定會受聖人猜忌。”
程三五隻覺奇怪:“可你爹是文臣,又不統兵打仗,怎麼就被猜忌了?”
“隻要在那個位置上,換誰都一樣。”長青深感無力:“陸相要順利推行新政,必須在朝堂上下、全國各道安排服從自己的人手,其中免不得要黨同伐異,這跟誰好誰壞沒有關係。
“可這樣一來,上傳下達、政令發布的權力,等同完全握在陸相手中,聖人豈不形同虛設?而且此番新政,很可能會牽涉到聖人內庫私帑,大犯忌諱。”
“你們都把皇帝叫做聖人了,那他肯定聖明嘛,怕什麼呢?”程三五撿起一根麥穗乾叼在嘴角,順勢躺倒。
長青沒有接話,他聰慧非常,已經明白崔鐸話中含義,陸相變法是為了追求帑藏充實,從而達到國家長治久安的目的。
他不喜歡陸衍,但是短暫的相處,已經讓他明白這人的期望與追求。
然而崔鐸卻在暗示,聖人所需要的,隻是一個能夠為之聚斂財帑、抵擋罵名的宰相,等新政推行開來,賦稅財帑大增,作為受儘各方厭恨的陸衍,便再無可利用之處,屆時罷官問罪將難以避免。
如果長青沒有經曆過鬥寶會,或許還不會輕易相信崔鐸這種說法。然而親眼見過來自關東之地價值百萬貫的奇珍財寶,經由岐王聚斂,最終用來充實聖人私帑,長青便隱約明白,當今聖人或許不是那種節欲儉用的君主。
至於崔鐸,他雖然遠離朝堂多年,但躬耕務農,僅憑河北各州旱災過後,州縣倉廩空虛、賑濟不力這件事,就能推測出朝廷耗費極甚,聖人靡費無度。
所謂一葉知秋,不外如是。
可陸衍主政多年,如今又要大力推行新政,朝野上下結怨甚眾,未來一旦罷官問罪,哪怕是流放嶺南,也必然會引來各方瘋狂報複。
長青發現,自己對陸衍的未來遭遇沒有半點期待,他不希望此人會落得這種下場。
“彆費心了。”程三五出言勸解道:“我看你啊,總是擔心彆人的死活,忘了照顧自己,難怪母夜叉說你是假道士。”
長青麵露不悅:“你以為修道之人便是一味自私自利麼?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國安民豐,欣樂太平——這些也是道門經義所求。”
“你說這些,跟道門不道門的,好像沒啥關係。”程三五起身問:“不扯這些,你打算啥時候把那群和尚弄走?”
長青吐了一口濁氣,答道:“現在!”
趁流民領取賑給糧食的時候,長青獨自一人來到營地中,找到淨光僧團,他們正好也在收拾行裝。
“此次百姓得救,皆為檀越之功。”啟覺合十行禮。
“我已經兌現諾言,也希望你們能夠出麵協助,一同前來做法祈雨。”長青肯定不會明言本意:“而且此去南下魏州,也能幫到許多受災百姓,同樣是一番大功德。”
啟覺聞言麵露喜色:“既然如此,我等不宜久留。”
淨光天女也起身朝長青微微致意,當百姓們得知僧團即將離開,皆麵露不舍之意,紛紛出言挽留。
原本長青擔心淨光僧團會借機討價還價,卻沒想到他們十分果斷,與追隨自己的數千受災百姓道彆,並言明自己還要去往彆處救度苦難,也沒有接受百姓們的饋贈。
費了好一番功夫,淨光僧團這才離開流民營地,百姓相送了七八裡地,這才依依不舍地折返。
長青有些感慨,淨光天女他們這夥僧眾的確不像是存心謀反的逆黨,既沒有號召信徒到處擴張勢力,也沒有借著神通聚斂財物。從言行舉止來看,他們倒像是修佛修到入迷,貪求功德、沉醉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