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妖重生在五零!
電影將在五月正式開拍,唐阮阮提前一個月拿到了劇本,主要是為了她這個小朋友儘早的熟悉劇本,背熟台詞。
當然,這一切對於唐阮阮而言也都是不需要的。
唐阮阮雙手撐著雙頰看著窗外,眼中帶著淡淡的哀愁。
好的故事能夠給人以內心強大的震撼力。
不管這個故事多麼的戲劇性,多麼的荒誕,眾人都能從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
《明天再見》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明天再見講述了一個絕望中卻包涵希望的故事。
故事開始於民國二十年,中原地區春季降雨稀少,突如其來的大旱災降臨在人民頭上。
主人公趙三孬家中有十一畝旱田,種滿了冬小麥,帶到了春夏之交收割麥子,然後播種苞米,一年的收成除去各種稅賦和雜捐,再將一部分小麥換成紅薯,也足夠一家人將肚子填個七八成飽,餓不死人。
在這個亂世之中,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趙三孬有兩雙兒女,大兒子今年十三,叫金鎖,二兒子叫銀鎖,今年十歲,他準備明年多佃幾畝村裡高財主的田,多收些糧,然後送兩個兒子去鎮上的私塾讀書。
不求他們將來大富大貴,隻要認得幾個字,將來到高財主家做個賬房或是工頭之類的,多賺一份工錢,再娶個好生養的姑娘做媳婦,最好再給他生十個八個孫子。
趙三孬想到這些就覺得日子真有奔頭兒。
至於兩個女兒,月英與月梅,他也不會虧待她們,待長到十五六歲,請鄉裡有名的媒人說個家境殷實的人家,再一人打兩隻櫃子,做三四身衣裳送出門去,不說十裡八村頭等的風光,但也絕不是與村中那些破落戶賣閨女的一樣。
可突如其來的旱災打破了趙三孬美好的幻想。
村裡年紀最大,迄今還留著腦後的辮子的三叔公有一天在河邊看水。
突然說今年河水水位降低了,並且整個春季也隻下了幾場蒙蒙小雨,今年恐有數十年不遇大旱來臨。
今年的雨水比往年少一些大家都能感覺到。
但是要說數十年不遇的大旱,這就有些誇張了吧。
頂多是今年的收成比往年低一些。
不過糧食減產也夠讓三孬不高興的了,因為這意味著他的美好的計劃又要推遲一年。
銀鎖才十歲不著急,但是金鎖已經十三了,再過兩年就要說親,要是金鎖讀過私塾,那說不定就能娶個小地主家的閨女。
沒有人相信三叔公的話,三叔公氣的住著拐杖在街頭痛罵,痛罵完後又老淚縱橫的指天發誓,說村子裡絕對要遇到數十年不遇的大旱。
於是,大家都知道三叔公老糊塗了。
但是由於三叔公做了大半輩子祖老,積威甚重,大家也隻是在背地裡罵他兩句真是老糊塗了。
三叔公見大家依然不為所動,竟然當眾在村中打穀場給全村人下跪,懇求大家立刻開始逃荒。
三叔公這一跪,將村中大半人對他僅剩的那一點點尊敬都跪沒了。
三孬看到一頭花白的頭發的三叔公低著頭跪下眾人麵前,心中頗為複雜。
他尊敬三叔公,這是肯定的,但是不知道為何看到這樣的三叔公,三孬的心中不但沒有感動,反而是氣憤與一點點不願意表露出來的得意。
“三叔公這是什麼意思,折我們的壽嗎?”
“三叔公老糊塗了,,難道我們要跟著他一起老糊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