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知林易的底細,反正就是一頓吹噓。
江明如抓住救命稻草,急忙讓張萬財引見,來到太古觀。
“道長,我安寧縣大旱半年,未見滴雨,百姓民不聊生,吃的沒有,喝的沒有,日子實在難過,”江明歎口氣,開始訴苦,“天災啊天災,欲滅我等!”
林易皺起眉頭,“此事貧道聽說了,青丘縣有不少逃難者,都是來自安寧。”
“是啊,”江明連連點頭,“老百姓沒辦法,得找活路,隻好往鄰縣跑。”
“我們縣原有五萬人,因為大旱逃了一半,弄得鄰縣也怨聲載道,不好收拾。”
這些逃出的難民會為其他縣增加麻煩和負擔,著實難以處理。
有的縣甚至明令驅趕災民。
“朝廷沒有撥糧賑災麼?”林易問道。
提及此事,江明又哀歎一聲,“區區一個安寧縣,朝廷怎會重視,我上奏十幾道折子,皆是石沉大海,無人問津。”
“道長,您一定得幫幫安寧縣的百姓呐!”
林易苦笑,“大人,恕直言,貧道隻是個道士,略懂些道法道經和符術,彆的一竅不通,更沒本事讓朝廷賑災,大人來錯了地方。”
江明一愣,旋即焦急起身,“道長,我聽說世間有不少能人異士能向天求雨,降下甘霖,道長您是高人,能不能去安寧縣做一場求雨法事,恩澤數萬百姓?”
原來他是作此打算。
林易聽了,再次皺眉,若有所思。
“大人太高看貧道了,貧道確有一點降妖除魔的手段,替張員外解決了一個小鬼,但作法求雨非同小術,貧道無能為力。”
江明登時頹喪,臉色陰晴不定。
“道長,您這是推托之詞,還是……”
林易搖搖頭,“非是推托,如果貧道有求雨的本事,定當竭儘全力幫安寧縣止災,可惜貧道道行尚淺,愛莫能助。”
他說的是實話。
如果能作法求雨,林易定會去安寧縣幫忙。
因為這是一件大功德,也是宣傳太古觀的好機會。
但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
林易不會做沒把握的事。
“唉,打擾道長了,先行告辭。”
江明歎口氣,也不多待,踏步離開道觀,麵有急色。
看得出,他心底有氣。
張萬財一臉尷尬,“道長,給您添麻煩了,告辭。”
“無妨,”林易淡笑,“你也是一片好意,可惜貧道技藝不精。”
說著,將父女二人送出道觀。
見他們各自上了馬車,緩緩駛去,林易才返回道觀,照常打坐修行。
安寧縣之事在他心中掀起了一道小波瀾,很快便平息無影。
對他並無影響。
不過閒暇時,林易翻了翻道觀中的藏書,確實見到一些求雨之術,可惜沒有詳細記載。
另外,這些求雨術看似高深莫測,實則毫無用處。
因為所謂求雨就是用法術製造一場小雨而已,範圍極小,雨量極弱。
想要降下一場真正的甘霖,解決安寧縣的大旱,除非神仙能做到。
“對,神仙!”
林易倒糊塗了,道觀中不就住著兩位神仙麼,一位是太玄老祖,一位是山神。
當然,這種“芝麻小事”不能去勞煩太玄老祖,就算林易去問,老祖也不一定知曉。
山神是附近的地方神,應該清楚此事,不如問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