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次戰爭之中,德國扮演的都是吃力不討好的角色,一次自己主動出頭,被美國保釋出獄;一次是報答美國知遇之恩,友情出演。
當然,這都是簡單的比喻,實際上背後的大國博弈還要複雜的多,但是如果從戲說的角度去看,也就大概如此了。
有意思的是,看看這兩次世界大戰,坑英國最苦的美國,反而卻一直是站在英國身邊的盟友美國!
這充分的說明了,站在你身邊笑的最燦爛的那個人,並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他很可能侵吞了你的財產,還睡了你的女人,最後還讓你幫他養兒子。
在這樣一個已經滿是麵具的世界裡,治國要提防諸多盟友們,做人也要看好自己的經紀人……生活這麼艱辛,不要拆穿為好。
反過來繼續說德國的問題,德國在一戰戰敗的時候,就遭到了英國法國單方麵的壓製,這壓製還沒有得到美國意大利等國家的支持。
《凡爾賽和約》在製定的過程中,主要的核心思想,是要砍德國人一刀的,這是英國和法國為了彌補美國“力保德國”形成的德國優勢。
但問題是,這一刀砍下去,全世界很多國家都不支持,甚至認為德國被欺騙,是受害者,幫著德國來逃這一刀。
英國和法國自己也存在問題,砍這一刀究竟要多重,究竟怎麼砍,英國和法國之間也存在分歧。
最後,《凡爾賽和約》這一刀砍的位置也不對,沒有砍到德國最疼的地方,也預示著這一刀的失敗。
不過這一刀砍下去,必然是要對德國造成傷口,無論這一刀砍得力度如何,無論砍在哪裡,傷口都是存在的!
所以,即便這一刀砍下去的太淺,砍的位置也錯了,可是還是讓德國感到了疼痛,留下了傷口!
《凡爾賽和約》讓德國人感覺到了疼痛,所以體會到了屈辱,這個時候德國是站在道德製高點的,所以這種屈辱也來的更猛烈。
舉個例子,比如說美國說要中國把某魚給日本,隨後日本就必須割讓衝繩給中國。中國答應了這件事,結果日本占了某魚島卻不給衝繩,中國當然是受害者,美國也站在了中國這邊。
雖然看起來很荒謬,但是在一戰結束之後,實際情況就是如此。美國答應給德國和意大利的好處英國人不同意,大家都覺得吃了虧丟了麵子,互相越看對方越不爽。
所以德國當時是有著複仇情緒的,希特勒的上台也是利用了這個悲壯的情緒的——至於這個情緒是誰給的,是美國總統威爾遜。
我們說這個世界上有因就有果,有人埋下了種子,早晚有一天這顆種子就會發芽長大。
《凡爾賽和約》雖然沒有阻止德國再一次強勢崛起,卻在德國崛起的時候,在軍事的根基上砍了致命的一刀。
這個和約雖然沒有砍到最應該砍的根基,卻砍向了德國軍事和相關工業。
也正因為如此,德國能夠在美國的期望下強勢崛起,不過在軍事武器發展上卻失去了最寶貴的10年實踐探索的時間。
聰明並且嚴謹的德國人,利用自己在工業上的經驗和異想天開的創造思維,彌補了這斷層的10年,卻不免出現有對有錯的局麵。
對的那些方麵就不提了,二戰初期的時候德軍的輝煌,就是建立在這些正確的選擇之上的。
那些錯誤的彎路,卻在不知不覺間,讓德國軍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終浪費了自己的產能,造成了後勤方麵的災難。
現在李樂每天開會,找來那些工程師和設計人員,看似亂無章法的糾正,實際上是在為這10年的光陰買單。
他在幫德國工業,尤其是軍工業建立起一個正確的,完整的發展觀,讓德國的武器設計不再走上各種彎路。
這種思路上的糾正,是必須的一個過程,等到每一個方向上都建立起思路共識的時候,德國的工業底蘊也就真正的發揮出來了。
在李樂的建議下,juo發動機正在接受改進,這個項目是由最高精尖的德國工程師們負責的,要求是將juo發動機發展到極限!
之所以選擇juo係列發動機而不是db,是因為德國的技術儲備,可以很快在juo211發動機的基礎上,搞出真正優秀的juo213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