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因為對麵有一個機槍碉堡阻攔,不得不齊射火箭彈,最後卻發現運氣不好沒有擊中的事情,在德國的火箭炮實驗之中,早就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
所以,德軍炮兵部隊給出的權威說法是:這東西可以用,不過隻是傳統火炮的補充……
可是對急於擴充自己的部隊,武裝更多的士兵的德國陸軍來說,這樣的評價,已經等於是在說“快裝備它!”了。
提起這個,勃勞希契趕緊開口,讚揚元首道:“我的元首,這種武器簡直是天才的設計!陸軍已經決定,采購500套‘管風琴’。”
實際上之前的優點也好,缺點也罷,都沒有影響到勃勞希契對於這種新式武器的態度。
最終讓他欣喜若狂,然後毅然決然的采購了500套的原因,實際上還是生產上的便利!
任何武器在性能上讓人無法取舍的時候,往往決定這種武器命運的關鍵,就被轉移到了生產後勤等方麵。
顯然,管風琴就是如此!它最大的一個優勢,也是讓勃勞希契無視了任何缺點,一口氣采購了500套的原因,就是它的生產是平行的!
管風琴不占用任何現有的武器生產線,它的核心裝備就是導軌和火箭彈,發射車都是現役成品!
德軍現在的150毫米、105毫米、88毫米還有75毫米口徑的大炮早就滿負荷生產了,短時間內再無法大幅度提高產能。
可管風琴不同,它不需要精確的設計,不需要精密複雜的炮管加工,所以生產速度奇快,還不占用寶貴的炮管。
也正因為如此,勃勞希契決定,作為火炮的補充,給一些軍級彆的炮兵配屬火箭炮,並且減少傳統火炮的裝備數量。
“陸軍打算在20個軍內部署管風琴,每一個軍屬炮兵單位部署20輛……當然,相應的150毫米口徑火炮數量要削減。”他對李樂說起了陸軍炮兵改革的細節。
實際上,勃勞希契打的算盤,就是反正原本一個軍也無法滿編裝備150毫米口徑的榴彈炮,索性就拿火箭炮補缺。
這樣一來,在《巴巴羅薩》行動開始的時候,至少陸軍傳統步兵部隊,名義上的支援火炮是“滿編”狀態的。
雖然東西不一定是那些東西,可畢竟比“缺編”狀態要好很多了。和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差不多——免費贈送,愛要不要。
不要的是傻子!德軍從1939年開始擴編並且發動戰爭以來,武器裝備就從未充足過。曆史上是一直空著三分之一的編製打到了帝國末日,現在元首給找了一堆破爛補上一些,可都是額外的福利了。
實際上,這種沒有辦法,空著編製參加戰爭的事情,在德軍裡麵相當普遍。
德軍在1941年一共有17個裝甲師在東線,分攤4000輛不到的坦克,平均一個師隻有200輛坦克左右。
這種狀態,和當年古德裡安規劃的德國裝甲師300輛以上坦克的要求嚴重不符。有的師甚至少了一半,隻能算半個師。
李樂現在想儘辦法,把剩下的這一半給補上了,雖然用的是沒有炮塔,隻能算坦克殲擊車的“劣質產品”,可數量上卻大部分算是補上了。
這樣一來,雖然裝甲師內的坦克依舊處於不滿編狀態,可東線的德國高級指揮官們多了十幾個師的機械化步兵。
這些機械化步兵師內擁有一個45輛追獵者坦克殲擊車的反坦克營,在關鍵的時候,它們可以充當一部分裝甲力量來使用。
原本出現在1944年的湊合用裝甲武器的情形,在1940年就出現了。區彆在於這一次是德軍自己先搞出來的,而不是被情勢逼著被迫采取的措施。
既然是自己主觀上搞出來的,那就是可以主觀控製的一種改進。成功或者失敗都在自己的控製之下,這種情況要比被迫著做出選擇要好的多了。
“我的元首,如果算上各種簡單的汽車,我們陸軍已經可以做到,在《巴巴羅薩》計劃開始的時候,重型裝備比預期的多一倍!”勃勞希契開口,這樣承諾道。
李樂點了點頭,算是接受了自己的陸軍總司令的說法。他看著倫德施泰特,還有李斯特,開口說道:“我的元帥,我相信您的承諾,可是維持這支部隊的補給,實際上才是一切的重中之重。”
“我們的部隊是要燒汽油的,同時在進攻的時候還要消耗彈藥……算上吃的喝的,一切都需要運輸部隊來轉運,這很讓人擔憂。”看著自己的元帥們,李樂擔憂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您是對的,元首,所以我們才要修改這個計劃,擬定一個更合適的出來!”李斯特讚同的說道。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