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兒子是一個好人,他什麼錯事也沒有做過,可是就因為被牽連,三年前被送到西伯利亞,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另一個老父親想起自己的兒子的時候,也哭的如同淚人。他已經五十七歲了,也被抓來充當俘虜,在戰場上想都沒想就投降了。
實際上他隻是一個老工人,在一間生產布料的企業裡工作,維修那裡落後的機器。
隻可惜他是一個白俄羅斯人,所以他也不願意和斯大林站在一邊。經過幾天的思想工作之後,他就願意對著鏡頭說早就想說的話了。
“有史以來最大的種族壓迫,烏克蘭上百萬人因為饑荒挨餓,死亡人數上百萬,蘇聯卻故意調走了糧食,養活俄羅斯人!”
二戰之前,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兩個地區與蘇聯主體俄羅斯之間的矛盾就已經由來已久。
當戰爭勝利的天平倒向德國的時候,就有許多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願意站出來,為自己的正義與自由鬥爭了。
這些國家其實根本就不曾真正融入過蘇聯這個國家之內,這也是蘇聯最終解體的根本原因。
提起上一次糧食歉收的大饑荒事件,很多人都恨得牙根癢癢。為了保證主體的根本利益,一直在計劃經濟的蘇聯,挪用了烏克蘭的儲備糧食,救濟了俄羅斯的災民。
結果就直接導致了烏克蘭的饑荒——暫且不提這場饑荒對烏克蘭造成的實際損失,單單就是這種處理事情的態度方式,就讓許許多多烏克蘭人接受不了。
也就難怪在德國和意大利的部隊進入烏克蘭之後,當地民眾是以一種“喜迎王師”的態度,來歡迎他們這些“外國軍隊”的了。
“先生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日起,我們將釋放你們其中的大部分人,我們之間的戰爭畢竟已經結束了,戰俘的交換和歸還,已經被提上日程了。”負責看守的軍官在演講結束之後,笑著對英國和法國等國家的高級戰俘說道。
和他說的差不多一樣,法國和英國越發的合作的同時,也在積極的謀求索要自己國家的戰俘。
畢竟有數十萬年輕的勞動力在彆國被看押,是一件很讓民眾們牽掛的事情——誰家的孩子沒回家,自然不會輕易忘記。
這也是英國和法國在投降了之後,越來越合作的根本原因。英國希望用自己的合作態度,早日撫平自己的戰爭創傷;法國方麵也同樣是如此。
德國方麵也積極配合,開出了條件,隻要英國法國願意合作,他們就願意分批釋放手中的戰俘。
條件當然很苛刻,但是因為已經有補充條款在投降文件內,所以也很順利。
這一次,德國要釋放一共20萬英國和法國還有比利時丹麥挪威等國家的戰俘。
搶在這些戰俘被釋放回家之前,給這些戰俘們灌輸一些德國希望他們記住的思想,讓他們帶回去一些輿論和消息,這就是德國播放紀錄片的原因。
隻要有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人願意相信這些紀錄片裡的一部分,那麼德國的宣傳就起到了應有的效果。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