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第1010章1010北上
“庫爾斯克!德軍一定會進攻那裡!”朱可夫在自己的地圖前麵,皺著眉頭分析即將要到來的戰鬥。
他的部隊部署在庫爾斯克附近的,其實算不上多,加起來大概也就隻有不到30萬人,這對於擁有兵力200萬左右的朱可夫來說,並不算重點防禦地區。
但是即便是這些兵力,也比進攻的德軍要更多一些了。加上朱可夫正在努力將自己的裝甲部隊向北調動,實際上他在這裡有望集結40萬以上的部隊。
而且,這可不是湊數的40萬大軍,而是真真正正可以作戰的蘇軍主力部隊。
在德國進攻莫斯科的兩個月時間裡,朱可夫可不是在坐以待斃,他在斯大林的幫助下,正在努力的回複蘇軍的力量。
現在他手裡的部隊,裝備了至少2000輛可以一戰的t34還有kv1坦克,算上t26之類的破德軍要更多一些。
另外,有美國的技術援助,還有蘇聯自己的技術發展支持,蘇聯的空軍也發展了起來,老舊的i16戰鬥機,已經被米格還有拉格之類的先進戰鬥機替代了。
如果說蘇德戰爭開戰之前,蘇聯是在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而德軍隻能玩質量路線的話。
那此時此刻的蘇軍,已經能夠在質量上與德軍一較高下了。這是朱可夫努力的結果,也是戰爭發展的必然結果。
沒有人會坐以待斃,任何一個有能力的國家,都會在戰爭狀態下,拚命的完善優化自己的武器裝備,以求在戰爭中取得先機。
畢竟二戰時代的武器裝備,科學技術含量比起二十一世紀的武器裝備來少了太多,所以各個主要參戰國都有劍走偏鋒的亮眼武器出現。
比如說二戰裡,發動機技術儲備上英國領先世界;日本在海軍艦載機整體優化方麵見解獨特;蘇聯在武器量產性上獨樹一幟。
縱觀整個二戰,蘇聯的武器設計與生產,是寫滿了時代特征,充滿了窮人智慧的。
比如說t34坦克,竟然簡單到可以在拖拉機工廠裡生產,提高生產速度的優勢,甩德國坦克好幾條街。
再比如說蘇聯的戰鬥機,很多都采用木頭作為生產原材料,節省鋼鐵不說,性能上還並不明顯落後,很是讓人欽佩。
1941年7月的蘇聯空軍,不少已經換裝了米格1還有米格3型戰鬥機,這些戰鬥機的飛行性能,比i16戰鬥機要好太多太多。
米格1型戰鬥機雖然因為本身設計缺陷沒有生產太多,但是依舊裝備了蘇聯空軍一線作戰部隊,100架全部在朱可夫的手中。
米格3型戰鬥機,在1940年開始研製,戰爭催化了這種武器的研製速度,很快它就在蘇聯空軍內服役。
從米格1發展而來的米格3沒有了米格1的各種缺點,性能也已經可以比肩德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
大規模生產的米格3,蘇聯空軍此時此刻已經裝備了整整300架,因為斯大林的關係,這些飛機也都裝備給了朱可夫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