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啊,我的丞相啊,原先兵馬調動,糧草調度,都是出自您手,如今事事都要跟學生請求,這真是折煞學生了。”鄧芝說著就要跪下,還是諸葛亮伸手攔了下來。
“伯苗啊,你可知陛下的深意。”鄧芝聽到諸葛亮的話先是一愣,隨即搖了搖頭。
“伯苗,這長安都收複了,那離三興大漢還會遠嗎?”當聽到諸葛亮這話,在場的所有人都點了點頭。
畢竟長安是西漢舊都,也是有漢以來的第一座都城,政治意義實在是過於強大,第一次北伐就能獲得如此成果,讓全天下的人都看到了三興大漢的希望。
“那為師問你,既然能三興大漢,天下人如何看為師啊?為師未出山之時,自比管仲、樂毅,想要匡扶漢室,輔佐君王平定天下,雄心壯誌仿佛就在昨日……”聽到這話,在場的所有人也都清楚,諸葛亮躬耕南陽,劉備三顧茅廬,這是一段佳話。
可諸葛亮話風一轉。
“遙想當年,曹阿瞞任洛陽北部尉,不畏強權棒打權貴,後董卓進京欺淩天子,那曹阿瞞隻身刺董,事情敗露後回到老家又是散儘家財興兵討董,諸侯割據之際迎接落魄的漢室,早年隻想做一個大漢的征西將軍罷了,可是這樣誌向的曹阿瞞怎麼最後就成漢賊了呢?”
聽到諸葛亮這話,所有人都冷汗直流,撲通跪倒了一片……
“丞相慎言啊!”楊儀最先開口說道。
“師父,慎言啊!這話要是傳出去可不好啊!”鄧芝也開口說道。
站在一旁的薑維整個人腦子裡都懵了,“不是蜀漢……大漢人聊天尺度都這麼大的嗎?”
諸葛亮的這番話並不是牢騷,而是一種無奈。
自從諸葛亮當上丞相之後,並不是一番風平浪靜,雖然諸葛亮自己沒有私心,一心為公,可是不少人私下裡抨擊諸葛亮,說他大權在握這是要當權臣的先兆,況且大事小情都交由丞相府處理,明顯有架空朝堂的意向啊。
私下裡說說也就算了。
就連同樣身份是托孤大臣的李嚴也看不慣諸葛亮的霸道集權,公開上表劉禪,希望給諸葛亮加九錫,封王。
這就是明顯的惡心諸葛亮了。
當然李嚴也是知道劉禪不會同意這麼離譜的建議,因為大漢自從建立以來就有,“非劉姓不封王”的鐵律。
這麼乾完完全全就是惡心一把諸葛亮,把諸葛亮跟曹操放到一塊比較。
從丞相的身份加九錫封王,那可是篡位謀逆的意思啊,既然你諸葛亮說什麼北伐的第一要事,舉國上下資源都要為北伐讓路,不讓我李嚴放開手腳乾活,那我也不能讓你好受了。
如今諸葛亮直接把話說到了明麵上,堅持初心,可以放棄兵權。
曹操之所以最後成為了漢賊,無非是在南征北戰中發現,大漢到頭來隻不過是一個空殼子,漢獻帝手下無兵無權奈何不了自己,最後才敢明目張膽的行謀逆之事。
權力的膨脹最終會勾引出人心底的欲望。
但是那句點評曹操前半生功績的話,在蜀漢這可是說不得啊,曹魏就是謀逆,板上釘釘是全天下最大逆不道的人,這話如果落入彆有用心之人的耳朵裡,不敢想象……
“不用緊張,都起來吧,為師問心無愧,我也懂咱們陛下的心思,凡事都要按規矩辦事,任何事情都不可以逾越,文官不插手武將的事情,我這個丞相不插手皇權的事情,那這天下自然是一片祥和安寧。”
聽到諸葛亮真誠的訴說,鄧芝心裡暗暗的歎了一口氣。
清楚相權的強勢已經威脅到了皇權的穩定。
諸葛亮早些年自詡管仲、樂毅,無非是想當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如今這個地步不可能再進一步,所以借著這次封賞,在劉禪的麵前做了讓步,適當的釋放一些權力回到皇權手中,也算是對劉禪的妥協。
甚至鄧芝隱隱約約有預感,這次兵權和假節的交出,並沒有回到諸葛亮的手中,極大可能是諸葛亮自己要求的。
咳咳,諸葛亮:我也不知道啊,陛下可能忘了吧。
葉倫:額,我好像是真給忘了。
在鄧芝的心裡,諸葛亮的確在踐行那句,為了漢室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在個人的角度來看,諸葛亮是偉大的,不貪圖權力,忠心奉獻,甚至常說真有一天三興大漢了,自己還要回隆中接著種那幾畝薄田,過著隱居生活。
可是在荊州派這個大集體麵前,不會這麼想啊。
這算什麼?
荊州派的老大心生退意了,那我們怎麼辦?
楊儀看了一眼身邊的費禕,費禕也是點了點頭。
兩個人雖然沒有言語,但也算心有靈犀。
回想起諸葛亮剛剛的話,“怎麼最後就成漢賊了呢?”
漢不漢賊的,咱們不知道。
在費禕的想法裡,諸葛亮必須更進一步,哪怕他不願意,也得更進一步,要是諸葛亮不能進步了,我們這群人還怎麼再進步呢?
就算不能進步,那也不能退步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