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龍須餅】,就是將麵拉至細可穿針的狀態,然後炸至絲餅狀態。
它的原料隻有麵粉和水,以及一點點給底味的鹽。
除此之外,彆無他物。
【龍須餅】就是要用這樣一個麵團,來抻成細如同龍須的麵絲來。
所以,這道麵點,需要的是最紮實的麵點基本功,完全沒有取巧之道。
這道麵點隻有三個步驟,一和麵,二抻麵,三炸麵。
這三個步驟都是最基本的麵點製作環節,但必須要做到極致才行。
平常用來蒸饅頭,烙餅,包包子,包餃子的麵團,一般麵粉和水的比例,就隻有:到:3之間。
到了:3的含水量,麵就已經非常稀軟了。
但用來做龍須麵的麵團,麵粉和水的比例可以達到:38,甚至是:4。
隻有這麼高的含水量,才能夠徹底釋放麵粉的筋性。
【龍須餅】要用的麵團,是李逸來到餐廳後就提前和好的,放在冰箱裡餳著。
李逸沒有加食用堿或者其他堿性水,所以麵團發酵的速度很慢,等他做好了【醒獅酥】時,剛好能用。
將餳好的麵團拿出來後,李逸就將它放在案台上,下方撒上乾麵粉,就用力的摔打揉捏了起來。
這一步是最耗費力氣的,需要反複的搗、揉、抻、摔。
隻有這樣,才能將麵團裡的筋度激發出來。
將麵團摔打到均勻後,李逸就抓住了麵團的兩頭,用力向兩側一拉。
麵團就像是口香糖一樣,被拉成了一條中間粗,兩端細的麵柱來。
將麵團拉開,李逸就將兩端合攏,抓在了一隻手裡。
隨後撈起了垂下去的麵團,和上方合在一起,他抓著兩頭再次拉開。
看到他的動作,劉藝菲忍不住笑道:“你這拉麵技術,已經可以開個蘭州拉麵店啦!”
那你不就是老板娘?
李逸的玩笑話湧到了嘴邊,卻沒說出口,而是笑著提醒:“是蘭州牛肉麵。”
“哦對,你之前說過。”
劉藝菲笑了笑,隨即好奇問:“叫拉麵不是更直觀一點嗎?為什麼非要叫牛肉麵呢?”
“因為叫習慣了,而且源頭也叫牛肉麵。”
李逸解釋:“根據史料記載,蘭州牛肉麵的起源,就是嘉慶年間,甘省的一個叫馬六七的東鄉族學子,在京城國子監度數的時候,跟一個叫陳維精的同學學的。
這個陳維精是豫省懷慶府博愛縣人,家裡在博愛當地賣一種特色小吃,叫小車牛肉。
到了京城後,他就用祖傳秘方鹵牛肉,然後下麵條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