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美食節的火爆,在這兩天裡,的確一直在發酵著。
王副局長昨天晚上還給李逸發了微信,給李逸講了美食節現場的相關數據,和劉浩明說得差不多。
對於所有城市而言,旅遊業都是一樁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優質產業。
它不像製造業會對地區環境造成汙染,也不需要太大的投資。
隻需要開發好旅遊項目,做好配套,就可以撬動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做起來絕對是優質資產,可以有效拉動gdp,長長久久的掙安穩錢。
而且它不光能掙本地人的錢,還能掙到外地人的錢,相當於是從其他的地區吸血,來讓自身更加茁壯。
所以沒有哪個城市是不想開發旅遊業的,即便是泰安這樣一個擁有著得天獨厚的頂級旅遊資源的城市,也會想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獲得更多的旅遊收入。
聽著趙局長的話,李逸沒有第一時間回答,而是在思索著。
高郵美食節的成功是他早有預料的,但他並沒有想到會有這麼火爆。
這次美食節的火爆,也為他開了一個好頭,讓他確定了很多事。
比如這種結合當地特產搞美食節的模式,是確實可以行得通的。
這就為他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案例,可以助力他將這種模式推廣到更多的地區。
泰安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特產資源,以及已經有了一定基礎的地方特色餐飲文化。
按理說,它是要比高郵更適合搞美食節的。
不過在費用方麵,就不能和高郵走一樣的模式了。
高郵美食節雖然火爆,但李逸並沒有掙到多少錢,因為他選擇的是攤位費抽成。
按照最高的比例來算,他也隻掙到了幾百萬而已。
但這是他計劃好的,因為在高郵美食節之前,沒有人知道這種模式可以成功,他也沒有和地方政府分潤利潤的資格。
然而在高郵美食節成功之後,他就有了一個成功的案例,幫他增加後續談判的籌碼。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其實是放棄了一部分在高郵可以賺到的利潤,來博取今後更多的利潤,怎麼算都還是賺的。
比如現在,他就可以提出利潤分成的方案了,泰安這邊肯定不會拒絕,隻是分成比例方麵的拉扯需要點時間罷了。
思索片刻,李逸說道:“高郵美食節的成功,其實是在我預料之內的,我之所以帶著節目組去現場錄製,全心全力的為當地的攤販傳授廚藝,就是因為我堅信美食節一定能夠成功。
這種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種人力所為的必然,而且是可以複製的。
不瞞你說,其實我已經在準備開一家策劃公司了,專門複製這種結合地方特產,製作特色美食,用美食節的形式吸引遊客,幫助地方第三產業發展的模式。
在這一方麵,我是最專業的,因為我不僅了解美食節的策劃、宣傳、舉辦,而且對地方特色美食的開發也是我的強項。
我不光可以幫地方量身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美食節,還能進一步開發創造出呈現當地文化特色的美食產業來。
這不是隨隨便便搞個美食節,吸引遊客來玩一趟那麼簡單,這是一項長期工程,是要長長久久的運行下去的商業模式。
所以,為了能夠確保項目方當地美食文化健康有序的長期發展,我是打算以企業與當地政府合作的方式來開發相關的項目,雙方各自占據一定的股份,來共同經營。
美食節也會作為企業的項目,由企業負責經營,當地政府負責監管。”
從李逸說起第一句話的時候,趙局長就認真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