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分,其實就是先夾出了一段,留了出來。
其餘的李逸就拿給了楊韶越她們,讓他們自己去分了。
一段龍筋有十厘米左右的長度,李逸將龍筋放在小盤子裡,均勻的切成了五段。
“郝師傅,嘗嘗看吧!”
李逸抬手招呼。
郝力保點了點頭,就拿過了一把乾淨的叉子,插在了最右側的一段龍筋上,按著它蘸滿了下方的湯汁,才拿起來,送入了口中。
看著他仔細品味的表情,李逸將盤子拉到了一旁,衝身旁的劉藝菲示意:“這些你們吃吧。”
劉藝菲點了點頭,微微一笑,就端著盤子去到了趙金麥那邊,黃小明和吳壘也跟了過去。
他們都知道,有好吃的,李逸肯定不會忘了他們。
郝力保閉著眼睛,在仔細品味著龍筋的味道。
入口的高湯鮮美無比,還帶著蟹油的濃香。
高湯是中餐廚師的靈魂,郝力保也是一位熬湯大師,國賓館的後廚裡,那口湯鍋自從他擔任行政總廚的那天起,就沒關過火。
不過這道龍筋裡的高湯,卻還是讓他有些驚訝。
在來之前,他有想過李逸的高湯味道肯定不差。
畢竟他能獲得那麼高的知名度,手裡肯定有兩把刷子。
但他卻沒想到,李逸的高湯能調得這麼好。
高湯看起來隻是用各種食材長時間燉煮,把食材的味道燉出來,好像也沒多難。
可真正想要熬得好,裡麵的講究卻多了去了。
湯的肥瘦,鹹淡,清稠,都和味道有著直接的關係。
湯瘦了就是油脂不夠,味道就會寡,所以要增加肘子的用量。
湯肥了就是油脂太多,味道太膩,要撇油,外加用整鴨吸油。
高湯的鹽分主要來自於火腿,火腿的用量也直接關係到高湯的鹹淡。
想做成清湯,就要用肉蓉來洗湯。
要做奶湯,食材就要過油炸,還要多加大骨頭。
此外,用乾海貨熬的高湯,和用雞鴨豬肉熬的味道是截然不同的。
用菌菇熬的味道也彆有風味。
這其中的門道,足夠一個專業廚師學十年才能入門。
但李逸的這鍋高湯,從各個角度來看,都堪稱完美,甚至比郝力保自己熬的都一點也不差。
如果不是知道這鍋高湯是李逸熬的,郝力保肯定以為這是一位至少乾了四五十年的老廚師熬的湯。
然而,李逸人都沒有四五十歲。
這也讓郝力保在嘗到第一口高湯的味道後,就忍不住生出了和熊鑫鑫同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