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金鳳羹】,其實就是號稱天下第一羹的雉羹。
雉羹是彭祖創的菜,也就是易牙的師父。
而這道菜在那個年代,也相當於廚藝的最高境界了。
這道菜的主料是紅腹錦雞,也就是鳳凰的原型。
但到了現代,紅腹錦雞已經是保護動物了,不能捕殺,所以李逸就用了同屬雉屬的養殖七彩山雞作為了主料。
不過除了紅腹錦雞之外,這道羹還需要用到八味輔料一同烹製。
而這八味輔料就是大名鼎鼎的八珍了。
八珍有很多個版本,宋明時期的八珍是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蟬。
而從清代開始,就出現很多個版本了。
比如由海參、魚翅、明骨、魚肚、燕窩、熊掌、鹿筋、蛤士蟆組成的參翅八珍。
由熊掌、鹿茸、象拔、駝峰、果子狸、豹胎、獅乳、猴頭組成的山八珍。
由魚翅、鮑魚、魚唇、海參、裙邊、乾貝、魚脆、蛤士蟆組成的水八珍等等。
到了後期,還又在這些版本的基礎上分了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等等許多個版本。
但根據曆史記載,最早的八珍,也是最正宗的八珍,就是周八珍了。
八珍這個詞就是出現在周代的《周禮·天官》上。
《周禮·天官·塚宰》中有雲:“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饈、百醬、八珍之齊。”
《周禮·天官·膳夫》中則記載:“凡王之饋,食用六穀,飲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
這裡的八珍指的是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搗珍、漬、熬、肝膋。
在《禮記內則》中,詳細記載了這套兩千多年前的八味珍貴食材的原料和做法。
其中【淳熬】和【淳母】指的是肉醬油澆白米飯和肉醬油澆黃米飯。
其實就和現代的肉醬蓋澆飯差不多。
炮豚就是乳豬,要先小火煨烤,烤出油香來,再過油炸透,最後再用文火細燉,燉到軟爛脫骨,入口即化,就算做成了。
炮牂是一模一樣的做法,但做的是羊羔,其他步驟都沒什麼區彆。
叫過燒臘徒弟,李逸就把煨烤的工序交給了他。
而用來燉煮的高湯李逸已經提前準備好了,放在灶台上用微火熱著,隨時備用。
隨後,李逸就去了儲藏室,打開了幾個放在保鮮櫃裡的泡沫箱。
泡沫箱裡的冰塊還沒融化,壓著其中一條條包著保鮮膜的肉條。
依次打開泡沫箱,取出了一條條粗細不同的肉條來,放在了托盤上,李逸就端著托盤回到了後廚。
將保鮮膜依次剝除,李逸把裡麵的肉都取了出來,拿去水龍頭下略衝了下,就放在了廚房紙上,擦去了水分。
看到李逸麵前一條條的肉,郝力保掃了一眼,就開口問:“裡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