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聖帝重返皇宮後的第二天,朝堂之上迎來了一係列具有深遠影響的聖旨頒布。首當其衝的舉措,是針對國家部分地區經濟滯後及自然災害頻發的現狀,明聖帝展現出了非凡的體恤民情之心。他毅然決定減免這些地區的沉重賦稅,特彆是對於那些飽受災害摧殘的地方,更是慷慨地宣布免除接下來三年的所有賦稅,旨在實質性地減輕百姓的生活重擔,為他們提供喘息與重建的空間。
與此同時,明聖帝深刻認識到科技對於農業發展的至關重要性,於是大力加強了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全國上下勇於探索、敢於實踐。他特彆提到,應廣泛引進並推廣高產作物如土豆、紅薯、玉米等新品種,以及根據各地土壤氣候特點,精心挑選適宜的蔬菜水果進行種植,力求讓每一寸土地都能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業產量與質量的雙重提升。
教育方麵,明聖帝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他認為,教育是國家長遠發展的根本,因此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尤其是在鄉村地帶廣設學堂,不僅麵向兒童開放,更破天荒地將教育的大門向所有貧困民眾敞開,包括女孩子和成年女性在內,均享有接受教育、學習文化知識的權利。學校課程不僅限於傳統的讀寫算,還融入了實用技能的傳授,如農業種植技術、家禽家畜養殖方法、手工業(木工、鐵匠)、刺繡藝術、音樂舞蹈等多種形式的藝術教育,致力於培養出既具備深厚文化底蘊又能吃苦耐勞的新時代青年才俊。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明聖帝在社會風俗改革上也邁出了堅定的步伐。他明確指出,女子的婚姻大事必須得到本人的同意,嚴禁任何形式的強迫婚配,堅決打擊因各種理由將女性視為商品買賣的行為,尤其是禁止將女性作為妾室出售給權貴之家。一旦發現此類違法行為,將依法嚴懲不貸。為此,他還特設“女性維權所”,這一機構專門吸納那些致力於改善女性境遇的社會力量,由她們擔任領導角色,負責維護女性合法權益。該部門不僅為遭受家庭暴力或不公平待遇的女性提供申訴渠道,還擁有強大的執行力:對於未婚女性的施暴家庭成員,將依法判處監禁;已婚女性則支持其離婚,並要求施暴方支付高額賠償金。更為人性化的是,該機構還將協助受害女性尋找適合的職業培訓或幫助她們再尋良緣,確保每位女性都能擁有獨立自主、尊嚴生活的未來。
之所以會有這份聖旨的誕生,其根源在於陳夢瑤在微信這一現代通訊工具上,向明聖帝傾訴了關於女子社會地位低下的現狀。她深刻指出,在這個社會中,女性往往麵臨著諸多不平等的待遇,她們的權益和聲音常常被忽視。陳夢瑤渴望改變這一切,她希望女子能夠擁有自己的主見,不再受製於父母和社會的諸多約束,而是能夠像男子一樣得到尊重和平等對待。她的這番話深深地觸動了明聖帝,讓他意識到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了更廣泛地傾聽民意,解決實際問題,明聖帝采取了一係列創新舉措。他設立了“直言諫鼓”,允許普通百姓直接向朝廷反映情況或提出建議。這一舉措極大地激發了人們參與國家事務的積極性,使得政府能夠更加貼近民眾需求,及時調整策略方向。這不僅增強了政府的透明度,也提升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為了讓這些改革措施得到有效實施,明聖帝還特意將這些政策內容寫入聖旨,並下令全國各地的官員必須嚴格執行。他還慷慨地調撥了資金,派遣了一批可靠且忠誠的專人前往各地。這些人在當地成立了一個專門的部門,負責尋找那些老實廉潔的官員加入進來,共同監督其他官員執行這些政策的情況。他們深知,隻有確保政策的公正執行,才能真正讓民眾受益。
為了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他們積極與當地大家族和商人們溝通,尋求他們的支持和募捐。但他們也明確表示,這一切都必須基於自願原則,不能強製要求任何人募捐。他們承諾會給予所有捐款者實際上的好處,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有價值的。同時,他們也嚴格規定,一旦發現有官員貪汙或者強製要求大家族或商人募捐的行為,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輕則罷官,重則抄家流放。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改革措施逐漸顯現成效。不僅糧食產量穩步增長,而且整個社會也變得更加和諧穩定。人們開始相信,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而這一切美好景象的背後,都離不開那位英明果斷且充滿愛心的領導者——明聖帝。正是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真正的力量來自於人民之間相互支持與信任的力量。這些都是後話,但它們卻構成了一個關於改革、團結和進步的生動故事。
第二天清晨,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進房間,陳夢瑤早早地起床,享用完簡單卻營養均衡的早餐後,便懷著滿心的期待前往王府的大廳。她深知今日之約非同尋常,將有一群誌同道合的姐妹們彙聚於此,共同探討一項關乎無數女子未來的重大計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