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備是陳紀頗為器重的縣令。
在這平原郡九個縣中,唯有劉備最能聚人。
能聚萬人敵,亦能聚名仕。
因為器重,所以陳紀對劉備的政事一向很在意。
怔了怔,陳紀又恢複冷靜:“劉備雖然有人傑之姿,但並不擅長政務,利誘百姓、聚糧於城,不是劉備能想得出來的。”
“此舉必定跟鄭平有關!”
斟酌片刻。
陳紀喚來了功曹孫乾和兼任郡丞的長子陳群。
孫乾是劉備訪問鄭玄時,鄭玄舉薦給陳紀的。
雖然年齡不大,但孫乾老成持重、又能言善辯,頗得陳紀欣賞。
“陳相。”
“父親。”
不多時,孫乾和陳群聯袂而來。
“公祐,長文。”
陳紀麵容嚴肅,將督察報告遞給孫乾。
“近日督郵督察各縣,回報稱高唐縣劉備,下達了租借百姓秋收之糧等相關政令。”
“這般利誘百姓、聚糧於城,老夫心有疑惑,不知這劉備意欲何為?”
陳紀將督察報告遞給孫乾而不是陳群,已經意有所指了。
與其在問劉備意欲何為,倒不如在問鄭平意欲何為。
孫乾快速的掃了一眼督察報告,又想到了來平原郡前鄭玄的囑咐,對高唐縣的政令用意了然於心。
“陳相,黃巾流賊往往不事生產,以劫掠求存。”
“如今秋收將至,黃流賊要存過冬的糧食,必然趁機搶糧。”
“劉縣令此舉,雖有利誘百姓之嫌,但其初衷應是避免黃巾流賊搶糧。”
“聚糧於城,統一分配糧食,就不懼黃巾裹挾百姓攻城了。”
陳紀來了興趣:“公祐,這黃巾流賊裹挾百姓,劉備又如何分得清誰是黃巾流賊、誰又是被裹挾的?”
孫乾笑道:“百姓有契約為證,劉縣令又按戶籍跟百姓立契約,如何分不清?”
第(1/3)頁
第(2/3)頁
“即便有人冒充,亦不影響大局。”
“因為百姓都知道,縣城有糧,足以賑濟!”
“而劉縣令的目的隻是在阻止黃巾禍害一方,並非不救百姓,隻要願意配合的,皆可視為受黃巾裹挾的百姓。”
“至於那些不願意配合的,不論其身份,皆按黃巾流賊處置,以精兵攻殺即可!”
“另外,跟劉縣令有契約的百姓,為了暫借給劉縣令的糧食不被黃巾劫掠,亦會拚死助劉縣令守城。”
“孫子兵法有言:道者,令民於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劉縣令用此同利之計,令百姓自驅逐利,上下一心,又何懼黃巾為禍?”
“隻可惜,此計不能推行青州六郡六十五縣,否則青州黃巾之禍,年底可平!”
陳紀凜然。
“利誘百姓,讓百姓自驅逐利;聚糧於城,防黃巾劫掠禍民。”
“待黃巾退去,劉備再還糧於民,不僅讓百姓免遭黃巾之禍,更能讓劉備仁智勇信之名流傳。”
“既惠了民,又得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