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鄭平知曉分寸,並未喧賓奪主的,將平定九縣黃巾的功勞攬在自己身上。
既然來見應劭,自然要以劉備的名義,這可是給劉備揚名的好機會!
如今的劉備,雖然在青州有些名望,但在青州之外,知道劉備的人依舊不多。
在恭維應劭的同時,再誇一誇劉備,這會讓應劭對劉備產生興趣。
身為謀士,要善於謀劃未來。
鄭平著眼的人才,不會僅僅是活躍於漢末但尚未正式出仕的奇才。
如盧植、應劭、孔融這般,本就是朝廷公卿大臣、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又有專攻的,同樣是鄭平要替劉備拉攏的。
能知兵、能理政、能治邊事、能著書立說、又通曉漢官典製,應劭已經具備一個公卿州官的才能。
若不是應劭受到曹嵩之死的牽連、擔心會被曹操遷怒而放棄泰山郡,其仕途成就也不至於在袁紹麾下當一個軍謀校尉。
將一個有天賦的人才培養成獨當一麵的州郡之才,是需要時間的。
但若是能讓一個獨當一麵的州郡之才,直接效力於劉備,這可比直接培養要有效率得多了。
劉備根基太淺,若是按部就班的發展勢力,這青州至少得發展個五六年才能跟袁紹袁術等人較量。
想要立足青州,就必須要出奇製勝。
而鄭平的奇,在於對漢末人才的了解。
運營得當,就可以替劉備在短時間內結好已出仕和未出仕的人才,將劉備的名望推到舉國皆知。
“康成先生的兒子,人如其名啊。”應劭暗暗打量鄭平。
鄭玄是海內大儒,應劭也曾拜會過。
對於鄭玄的次子鄭平,應劭了解也不少。
一歲能言,兩歲能字,三歲讀詩文,五歲論古今,十六歲就學業大成,隨後出遊各州郡,各郡的名仕多有提及的。
甚至在洛陽求官的時候,應劭還在蔡邕府中聽蔡邕誇讚過鄭平的琴藝。
但鄭平推崇劉備,讓應劭頗為驚訝。
身為泰山郡的太守,應劭是聽聞過劉備的名聲的。
然而這名聲更多的來源於平原王劉碩的女婿,而非劉備的德行才名。
世家王族出嫁族中良人,這在各州郡都時常發生,這不會讓應劭對劉備有太多的關注。
但鄭平的推崇,卻讓應劭多了好奇之心。
弘雅有信義,能用兵,又能救人之急,這是豪傑英雄才有的品質!
“以前未曾聽聞劉備這個人,沒想到這康成先生的兒子,竟然對劉備如此的推崇。”應劭暗暗思量。
心有好奇之心,應劭的態度自然就認真了不少。
但對於借兵一事,應劭卻另有權衡考慮:“劉府君想救北海國,卻要借泰山郡的兵,這是在拿泰山郡的兵馬去成就劉府君的美名。”
“鄭郡丞,你憑什麼認為,本官會借兵?”
應劭隱藏了喜怒,靜靜的看向鄭平。
就憑幾句話就要讓泰山兵替一個沒什麼交情的劉備征戰,應劭可沒這麼豪爽。
急公好義、仁德君子這樣的恭維話,聽聽就好。
要出兵,始終得權衡利弊。
鄭平見應劭有了興趣,微微斂容凝聲:“國賊董卓,欺辱天子年少,篡權亂政。又劫持天子和公卿百官入長安,讓漢室蒙羞、士民受辱。”
“而關東豪傑雖然舉兵討伐,但大抵隻是一群追逐虛名之輩。幾十萬大軍止步酸棗,整日裡觥籌交錯,全無靖難之意,何其可悲!”
“然,孔北海當世名儒,以英偉冠世之資,師表海內,意所予奪,天下從之,此乃人中之龍。”
“雖然偏居北海一隅,但也不忘靖難救國大誌。聚兵講武,傳檄安民,又親寫書劄,與各州郡謀劃救國,大漢尚有如此賢良忠義之士,何其可幸!”
“天下之事在皇帝,也在諸位忠臣。”
“忠臣有難而不救,豈不是讓如董卓一般的篡逆之輩,在那張牙舞爪,嘲諷我漢室已無無忠臣良將?”
“劉府君出兵,不求虛名,隻求社稷安穩,百姓安樂。”
“不論應府君借不借兵馬,劉府君皆會前往北海,縱然隻有八百人,也要讓這天下人都知道。”
“論漢家的忠臣良將,必有平原劉備一席之地!”
說完。
鄭平起身,向應劭拱手長揖一拜:“應府君既無救難之意,又疑劉府君匡扶社稷之心,在下也不便多留,還得趕去彆處借兵。”
第(1/3)頁
第(2/3)頁
轉身,揮袖,踏步離去,行雲流水,沒有半分的遲疑。
剛毅果決的言行,頓時讓應劭愣住。
見鄭平已經要走出大廳,應劭連忙起身挽留:“鄭郡丞且慢,適才隻是戲言!”
這若真讓鄭平就此離去,那應劭見危不救的汙名可就得傳遍士林了。
應劭已經有些後悔去試探了。
本意隻是想進一步試探平原相劉備是否是真的有救孔融的心思,結果鄭平卻一點含糊都沒有,直接就起身告辭了。
鄭平眼神微微一凜:“應府君,我等皆食漢祿,當以報國安民為己任,救難大事,豈能戲言?”
應劭麵有慚愧之色,連忙致歉道:“鄭郡丞息怒,孔北海有難,我身為泰山太守,又豈會見死不救?”
“隻是這借兵一事,乾係重大,不得慎重考慮。”
鄭平見應劭態度變化,這才回到了席位。
當說客,要會洞察人心,巧言詐唬,才能掌握主動。
“應府君。”鄭平微微一拱手:“實不相瞞,在劉府君以迅雷之勢掃蕩平原九縣之前,就已經遣使者去幽州向同窗公孫瓚借兵,以及邀請昔日征討黃巾的盧尚書來青州助陣。”
應劭吃了一驚:“盧尚書也會來青州?”
鄭平點頭,語氣中多了三分恭敬:“盧尚書海內大儒,士人之望,雖然隱居幽州,但時刻不忘勤王救難的大誌。”
“劉府君秉承師門大誌,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即便力量微薄,也要信大義於天下,還百姓以太平。盧尚書見門人如此,又豈會不來助陣?”
“來見應府君之前,在下又去了趟南城,造訪了昔日八駿之首、有懸魚美稱的故太常卿興祖公後人,羊秘和羊耽公子皆以為,應府君是真正的仁德君子,更是書信一封,讓在下轉交。”
鄭平將羊耽的書信取出,遞給應劭。
鄭玄、孔融、盧植、劉備、羊耽。
鄭平步步為營,先誇應劭德行美名,再言天下大義,然後在應劭麵前彰顯了劉備陣營在士林的影響力。
這幾套組合拳下來,應劭已經不敢再有半分的輕視小覷之意了。
掃了一眼羊耽的書信,應劭長長的呼了一口氣,拱手應道:“鄭郡丞準備借多少兵馬?”
“應府君能借多少兵馬?”鄭平眸有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