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聞言大喜,再次一拜道:“陶使君仁德!十萬鄉民能遇到陶使君,三生有幸啊。”
陶使君得了便宜,此時也是回笑道:“比起劉使君的仁德,老夫不過是螢火之光罷了。”
“老夫聽聞劉使君贈給糜子仲兩部農書,不知道能否厚顏也求一份。”
“若有農書相助,屯田民就能獲得更多的糧食,這才是萬民之幸啊。”
劉備慨然道:“陶使君放心,這次我將《汜勝之書》《四民月令》以及《曲轅犁》都帶來了,稍後就遣人送到陶使君手中。”
陶謙見劉備如此慷慨,也大方道:“劉使君,你是老夫見過的最爽快的人。”
“正所謂君子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劉使君若有需要的,老夫一定竭誠而辦!”
劉備順勢問道:“陶使君,我自臨淄而來,途徑琅琊國諸縣,見其城鄉凋敝,不知這是什麼緣故?”
陶謙見劉備問及琅琊國,不由輕歎:“劉使君,倒不是老夫不想管,而是管不了。”
“琅琊國地域廣闊,開陽又有臧霸屯兵自成一係。琅琊國雖然隸屬徐州,但實際上已經不受老夫政令約束。”
劉備暗暗一喜,凜然道:“陶使君替我安置了青州十萬饑民,無以為報!若陶使君不介意我越境治政,願替陶使君約束這琅琊國北部的縣鄉。”
“而這些縣鄉今後的錢糧賦稅,我分文不取,皆會送給陶使君。”
陶謙聞言一動。
這琅琊國不僅臧霸聽調不聽宣,這北部的大部分縣鄉都不將陶謙當回事。
陶謙的政令無法約束,錢糧賦稅更是空談。
如今有劉備協助約束,還能白得錢糧賦稅,陶謙又怎麼會不心動?
至於越境治政一說,不過是劉備的謙虛之詞。
劉備真要管,陶謙也攔不住。
就如同陶謙占了沛國一部分縣鄉,豫州刺史也不敢對陶謙多言。
“豈能讓劉使君白出力呢?”陶謙大方地道:“錢糧賦稅,老夫跟劉使君五五分即可!”
劉備再次拜謝:“今日才知,陶使君是真正憂國憂民的大賢啊!”
這好聽的話,始終是能讓人心情愉快的。
陶謙被劉備捧了一陣,這心中對劉備本來沒多少的怨意也一掃而空了。
當即。
陶謙就跟劉備將商議的事一條條的留在帛上,然後又仔細的討論了細節,完善了帛書公文的內容。
第(2/3)頁
第(3/3)頁
隨後。
劉備和陶謙都各自在帛書公文上簽署了名字、蓋下了刺史印。
鄭平和糜竺也以別駕的身份簽署留印。
帛書一式三份,一份給劉備,一份給陶謙,另一份則是在陽都城布告全城士子。
這等宣揚仁德之名的機會,不論是劉備還是陶謙都不會錯過的。
布告一出。
聚集在陽都城的士子嘩然一片。
布告前。
趙昱、張昭和張紘並排而立,看著布告的內容久久不能言語。
良久。
張昭輕歎:“玄德公真君子啊!”
張紘亦道:“屯田之法,雖然能通過大規模的集體耕種獲得大量的錢糧、亦是安置饑民的良策,但屯田法治民如治軍、法令嚴苛,屯田民比起豪族私奴佃戶並不會好多少。”
“因此曆來的屯田,都隻是權宜之計,在糧食緊缺的危機過後就會將屯田民安置各鄉、分配田地。”
“而少有如青州劉刺史這般,保留來東海屯田的饑民在青州的戶籍,允許他們隨時返回青州。”
趙昱亦道:“陶使君想通過這十萬饑民屯田來獲得錢糧,但以陶使君往日作風,並非是真心賑濟饑民。”
“劉使君必然是看穿了陶使君的目的,但又不能不借助陶使君來分擔青州安置饑民的壓力,因此才用這樣的方式,來保障這些饑民不會一直當屯田法令下的私奴。”
“能深思到這個程度的,必然是真心愛民憐民的。”
“子布兄,子綱兄,現在伱們還要勸阻我去青州嗎?”
“趙昱雖然不才,但也願追隨如劉使君這般的仁德君子,往青州略儘綿薄之力!”
張昭和張紘亦是大受震撼。
論跡論心,劉備都已經做到了極致。
劉備已經在竭儘所能,用能想到的方式在儘力的去讓青州的鄉民活下來!
如此心跡,如何不令人震撼?
另一邊。
魯肅看著布告的眼神也漸漸變得嚴肅。
“青州玄德公,有仁德之心,又有行事魄力,更兼思慮周全,堪稱當世英雄豪傑。”
“天下紛亂,我散財救鄰,積累名望,便是不想東城魯家隨波逐流。”
“今遇青州玄德公克己為民,豈能不鼎力相助?”
“隻是此事重大,得返回跟祖母商議。”
“祖母總是讓我娶妻留子,但這亂世之中,若不能安穩一方,也是害了妻兒。”
大丈夫隻患功名不立,不患無妻。
亂世之中,若無功名在身,又如何能保護妻兒?
魯肅少年知事,對這世間世道看得比同齡人更清楚。
因此才會勤習文武,散財救鄰,又聚鄉勇練兵,隻求能在這個亂世中保全東城魯家。
而如今,魯肅有了新的想法。
大丈夫處事,若能遇明主,以文武事輔佐,方是幸事!
布告前。
一個來自於不同地方的士子,心中感慨萬千。
有欽慕陶謙的,有欽慕劉備的。
而更多如趙昱、張昭、張紘、魯肅一般的未出仕士子,也有了去抉擇的方向。
人群中。
悄然來到陽都城的陳登,在看了布告內容、聽了周圍士子的議論聲後,眼神也多了興奮。
本來是奉陳珪命來打探消息的,但現在卻讓陳登有了想要造訪劉備的想法。
“如此豪傑,我陳元龍若不能與之暢談,豈不遺憾!”
(本章完)
80.
.
h
第(3/3)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