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西征董卓,也讓袁紹感到了一陣陣的危機。
表奏一個豫州刺史去豫州,目的就是為了破壞袁術的討董計劃,避免袁術得到了勤王成功的名望。
袁紹很清楚!
這個時候,誰能勤王成功,誰就能取代董卓。
董卓的這個位置,是袁紹早就想要取代的,自然不容他人染指。
“元圖,可還有破局之策?”
袁紹注視逢紀許久,給了逢紀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逢紀見袁紹沒有問責,頓時大喜:“我還有一計,可令韓馥主動獻上另一半冀州,而青州的劉備也絕不會插手!”
袁紹眼神一動,揮了揮衣袖:“且細細道來!”
逢紀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然後瞥了一眼旁邊沒什麼反應的許攸,抬高了聲音:“明公要成大勢,若不能擁有整個冀州,是沒辦法立足的。”
“韓馥才能平庸,麾下有賢才而不能用,即便有一年之約,韓馥也不可能在治理冀州的水平上超過明公。”
“明公得冀州之勢,如那黃河之水、無人能阻,這一點,我相信冀州有見識的士民都很清楚。”
“隻是礙於青州刺史劉備勸和,明公不得不妥協。”
“可若能利誘公孫瓚南下,約定同分冀州,韓馥得知後必然會驚懼。”
“同時,再遣能言善辯者向韓馥講述禍福,陳述利害。”
“公孫瓚跟劉備交情匪淺,劉備必然不肯再來勸和;而韓馥無膽鼠輩,若見公孫瓚南下,肯定也會誤以為是劉備想要這半個冀州!”
“利誘計再配上離間計,數計連環,冀州唾手可得!”
袁紹的表情漸漸舒緩,開始斟酌逢紀的計策:“公孫瓚如何肯南下冀州?”
逢紀笑道:“公孫瓚跟劉虞素來不和,其根本原因依舊是利益衝突。”
“對於公孫瓚這樣的邊勇而言,是難以獲得治理一方的政績的,他隻能依靠殺敵來建立功名。”
“然而,劉虞懷柔烏桓,讓公孫瓚不能出兵擊賊,等於是斷了公孫瓚立功升遷的機會。”
“公孫瓚又豈能不恨劉虞?”
第(2/3)頁
第(3/3)頁
“但劉虞聲名太大,即便是公孫瓚心有怨恨,也隻能強忍怒氣,陽奉陰違來表示抗議。”
“按明公跟劉備的約定,由韓馥負責中山國、常山國、钜鹿郡、趙國和魏郡,而這中山國、常山國乃至於魏郡都跟黑山賊毗鄰。”
“若公孫瓚接管了這五個郡國,戰事就不會斷,他殺敵立功的機會就不會少。”
“不用跟劉虞衝突,又能建功立業,公孫瓚豈會不動心?”
袁紹的笑容開始出現:“元圖此計甚妙啊!倘若韓馥死戰公孫瓚,我就可以坐山觀虎鬥,待其兩敗俱傷後,就能順理成章的討伐兩人。”
“若韓馥驚懼,必然會讓出冀州牧,我再以冀州牧身份驅逐公孫瓚,一舉兩得啊!”
逢紀見袁紹終於有了笑容,心中懸著的石頭也落下來了,語氣也多了三分自傲:“劉備自以為得計,但卻不知,這公孫瓚同樣是個有野心的。”
“劉備能介入冀州事,我們也能引公孫瓚介入冀州事。”
但逢紀開心了,許攸卻是不開心了:“逢元圖竟然能想到這樣的妙計?”
引公孫瓚南下,許攸早就有了這樣的想法。
但許攸有心看逢紀出醜,因此一直藏著掖著不說。
本想著袁紹會懲處逢紀,然後向自己問策,結果沒想到袁紹給了逢紀將功贖罪的機會,而偏偏,逢紀還真想到了良策!
以一半冀州利誘公孫瓚,對於在幽州過得煎熬的公孫瓚而言,簡直如同天上掉功勞一般,想什麼來什麼!
黑山賊,那可是堪比烏桓的戰功啊!
“逢紀已經提出這計策,我若再說,未免有拾人牙慧的嫌疑。”
“可若不阻止,逢紀助本初得了冀州,以後地位就得在我之上了!”
“早該獻計的!”
許攸有些後悔了。
因為一時的自大,讓逢紀搶了先,導致自己苦心準備的良策被搶先一步!
袁紹沒注意許攸的眼神變化,有些興奮地道:“元圖,這韓馥雖然無能,但韓馥麾下的賢才不少,若是一般人去陳述利害,未必能成功。”
“公孫瓚處也得去個人。”
“你可有舉薦的賢才?”
逢紀不假思索:“公孫瓚處,我親自去遊說,必然能成功;鄴城的從事審正南不受韓馥重用,我曾與之結交。待我去信一封,讓審正南在韓馥麵前陳述利害,必然成功。”
袁紹大喜:“素聞審正南之名,恨不能與之一見。若審正南能助我成事,今後必會重用。”
見逢紀都將前後事安排妥當,許攸終於忍不住了:“本初,審正南不可用,若用必定壞事!”
逢紀眼神有些不愉:“子遠兄,你莫非是瞧不起審正南之能?”
許攸輕笑道:“元圖誤會了,我並非瞧不起審正南之能。隻是我聽說審正南向來正直,多次忤逆韓馥,他的話韓馥怎麼可能聽?”
袁紹頓時遲疑:“元圖,子遠說得有道理,這事得謹慎。可還有其他賢才舉薦?”
逢紀頓時犯難。
除了審配,他還真不知道誰可以去遊說韓馥。
許攸暗暗鬆了一口氣,搶言道:“本初,我倒是能舉薦三位賢才俊傑,可以去遊說韓馥。”
袁紹頓時喜道:“子遠既然知道賢才,為何不早早舉薦?”
許攸笑道:“但凡大才,都想來見本初的時候就立下功勞,若不給機會,他們也不願意來啊。”
袁紹點頭:“子遠你就彆藏著掖著了,到底是何方俊傑?”
許攸指著潁川方向,微微斂容:“潁川富庶之地,董卓時常遣兵進犯。因此潁川的俊傑大部分都選擇了外出避難。”
“本初可聽聞故濟南相荀公之子荀諶荀友若、昔日潁川太守陰修部下計吏郭圖郭公則、以及潁川名仕辛評辛仲治?”
袁紹凜然:“此三人名聲,我自然是聽聞過的。莫非他們也來到了冀州?”
許攸笑道:“荀諶、郭圖和辛評,都是韓馥同鄉人,韓馥出任冀州牧後,就召郭圖和辛評去冀州共謀大事,荀諶則是跟郭圖和辛評同往。”
“不過三人並不看好韓馥,因此在韓馥麾下一直都很低調。”
“比起魏郡人審配,跟韓馥同鄉的荀諶三人去勸韓馥讓位,韓馥才不會有戒心。”
(本章完)
80.
.
h
第(3/3)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