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備凜然:“既是顯謀的姑丈,自當親自延請。”
徑直來到驛館,劉備見到了正在跟鄭玄敘舊的張逸。
“康成公!”
“父親!”
見鄭玄在場,劉備和鄭平急忙向前問禮。
劉備雖然是青州牧了,但在鄭玄麵前沒有一丁點兒的傲氣,依舊是尊敬有加。
鄭玄見劉備和鄭平到來,捋著短髯笑道:“子賢,老夫剛才說了,玄德若是聽聞你來,必定會親自來延請你。”
張逸有些受寵若驚:“托恩師之麵,逸惶恐。”
鄭玄引薦道:“玄德,這位便是常山掾張逸、表字子賢,亦是北海高密人。年僅十三歲就出任縣中小吏,後來辭去職務,拜入老夫門下。家父見其聰慧好學,心甚愛之,便將小妹許配給了子賢。”
“子賢,這是青州牧玄德公,亦是子乾兄門下;這是老夫的次子顯謀,說起來你也有近十年未回青州了,可還能認得?”
鄭平笑道:“姑丈曾送君子德劍,小侄至今依舊佩戴,姑丈又豈會不認得?”
昔日鄭玄受黨錮之禍入獄,不少的弟子門人都來高密縣送禮慰問,當時的尚書左丞張逸也中途回鄉,贈了鄭平一柄君子德劍。
寒暄一陣。
張逸道明來意:“玄德公,此次來青州,是奉常山國孫相之命,欲跟青州結盟共抗袁紹。”
鄭玄聞言不由暗暗一歎。
若說鄭家跟袁家的關係,其實也是剪不斷的。
鄭玄是馬融的門生,馬融的女兒是袁紹的嬸母。
本可以和平相處,如今因為各自的利益權衡而變得敵對。
鄭平察言觀色,看到了鄭玄的眼神變化,於是提議道:“使君,既然是公事,還是去衙署設宴再議吧。”
劉備連忙向張逸一請道:“多虧顯謀提醒,這卻是我失禮了,子賢先生,且隨我一同去衙署如何?”
張逸不敢推辭,向鄭玄辭彆後,就跟著劉備先行離去。
鄭玄見劉備和張逸離開,不由長歎出聲:“顯謀,老夫亦知,這青州和冀州各有各的利益訴求,但玄德跟本初,真的不能以和為貴嗎?”
鄭平輕搖羽扇、眼眸清澈:“大業未竟,難顧私情。鄭家雖然跟袁氏有淵源,但這隻是私情,不能因為私情而耽誤了大業。”
“方今天下紛亂,一半都因汝南袁氏而起,和解不了的。”
“孩兒隻能保證,在不耽誤大業的前提下,會顧及些許袁氏舊情的。”
鄭玄長長的呼了一口氣:“顯謀,伱要成大業,為父自然會不遺餘力的支持你。隻是這天下的名流豪門,大抵都有些私情在。”
“切勿相逼太狠,留下汙名。”
鄭平輕笑:“父親勿慮,孩兒知曉分寸的。要一起去衙署赴宴嗎?”
鄭玄搖頭:“既然是公事,那老夫就不去了。老夫雖然不知道顯謀你是如何布局的,但常山國,能保則保吧。”
“待事情談妥,讓子賢再來尋老夫敘舊。”
送鄭玄上車,鄭平則是翻身上馬,來到衙署,劉備早已準備好了宴席。
“顯謀,康成公未至嗎?”劉備有些疑惑的看向鄭平身後。
鄭平笑道:“父親學堂授課疲乏,回去休憩了,此間事我等討論即可。”
劉備點頭,看向張逸詢問道:“子賢先生,可知這袁紹是如何得到冀州的?”
張逸歎道:“公孫瓚假借討伐董卓的理由南下,想以假途滅虢之計進攻鄴城;韓馥自知不敵公孫瓚,於是將冀州牧讓給了袁紹。”
“隨後,公孫瓚就撤兵回幽州了。”
劉備吃了一驚:“伯圭兄?怎麼會這樣!”
公孫瓚配合袁紹南下,是劉備完全沒想到的。
鄭平雖然能猜到,但並未將這推斷告訴劉備。
畢竟劉備跟公孫瓚關係莫逆,若是貿然給劉備說,袁紹要奪冀州很可能會跟公孫瓚聯合,劉備是絕不會相信的。
張逸將了解到的情報逐一陳述給劉備。
“伯圭兄怎麼會如此不智啊!”劉備不由拍案:“無故攻伐鄴城,伯圭兄就背負汙名了,而袁紹卻能獲得救鄴城的美名。”
劉備心中憤慨。
第(1/3)頁
第(2/3)頁
對袁紹算計公孫瓚感到憤怒,也對公孫瓚輕易上當感到惋惜。
鄭平出聲問道:“元皓先生可曾去常山國?”
張逸點頭:“元皓公向孫相獻策,欲讓常山國依附大司馬,避免袁紹舉兵常山國。我臨行之前,元皓公跟趙中尉已經前往涿郡了。”
鄭平微微一捋,對幽冀局勢已經有了清晰的了解。
“公孫將軍南下鄴城,必然是受到了袁紹的蠱惑。”鄭平斟酌用詞道:“如今袁紹詐取了冀州,又讓公孫將軍背負了汙名,公孫將軍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幽冀戰事將起,使君還得趁早決斷。”
劉備一凜:“伯圭兄吃了這麼大的虧,肯定不會忍這口惡氣的。他有步騎兩萬,隨時都可能會進攻冀州。”
“這次是袁紹理虧,我得助伯圭兄討這口惡氣。”
鄭平見劉備來了豪俠氣,搖頭勸諫道:“使君,青州不可偏袒公孫將軍。”
劉備眉頭一蹙:“這是為何?不偏袒伯圭兄,難道偏袒袁紹嗎?”
鄭平輕搖羽扇,凝聲道:“使君可曾想過,公孫將軍為何會進攻鄴城?”
劉備不假思索:“自然是受袁紹蠱惑。”
鄭平微微斂容:“既然是受袁紹蠱惑,那袁紹也得拿出公孫將軍想要的好處才能蠱惑得了啊。”
劉備欲言又止,眼神頓時變得複雜。
公孫瓚想要什麼好處?
自然是鄴城了!
雖然公孫瓚被袁紹算計了,但那也是因為公孫瓚有貪鄴城的心思才會被算計。
“可即便如此,我總不能坐視不理。”劉備感到一陣糾結。
鄭平輕笑:“自然不能坐視不理,使君得去勸和。”
“勸和?”劉備眼神先是一喜、隨即一黯,然後搖頭道:“不可!我深知伯圭兄的個性,若我去勸和,他反而會以為我忘恩負義、不顧往日舊情。”
鄭平明眸睿智:“勸和是需要平衡利益的。利益不夠,公孫將軍自然會怨恨使君;可利益夠了,公孫將軍隻會認為使君仗義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