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個多月。
武植坐堂開封府,表麵上看距離朝堂上的政治風暴尚遠,也從不主動打聽。
然實際上,武植一直在持續關注著國內外的消息。
首先,近兩年風不調,雨不順,國庫早已耗空,朝廷進入了拆東牆補西牆的窘境。
於外,海上之盟進入了實施階段,大宋已經正式向遼國吹響了進攻號角,從戰報來看,進展並不順利。
相比於金國的連戰連勝,攻勢如火,大宋方麵委實有些難堪,倒像是隻為牽製大遼一部分兵力似的,於大局無關痛癢,然卻空耗國力。
內部倒是有好消息。
隨著宋江方臘兩部相繼接受招降,各地的義軍迅速的縮起了頭,小範圍內活動活動也就罷了,再也不敢鬨出什麼大動靜。
可謂是唯一的好消息。
而針對這條好消息,朝中卻依舊出現了分歧。
多數人依舊堅持驅狼吞虎的所謂國策,力諫將整合後的兩部兵馬派往前線,加入滅遼的戰爭。
少部分人則堅持認為,將這群烏合之眾派上戰場,弊大於利。
不可否認,這支新近整合出來的軍隊都是造反出身,臨陣倒戈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而一旦其臨陣倒戈,大宋不僅會淪為笑柄,永載史冊,更會危及自身,牽一發而動全身,乃至萬劫不複。
兩方各執己見,寸步不讓,至今還沒有定數。
在武植看來,朝廷最終還是會少數服從多數,將整合完成的兩部兵馬派往宋遼前線,畢竟歸田令後還剩十萬兵馬呢,不用白不用。
如此一來,宋江吳用等無疑再次得到了機會,隻要能在滅遼戰爭中建功立業,之前的所有都可既往不咎。
所以,燕青此來,便是替宋江吳用傳達合作意向。
其顯然已經得知武植現下是太子眼前的紅人,又跟宿元景和陳建關係匪淺。
若武植願意合作,宋江固然當不了一軍統帥,做個實權副帥還是有把握的。
而若武植不同意合作,以他現下所能調動的能量,就算摁不死宋江吳用等人,將他們圈禁在汴京還是做得到的。
所以,授命燕青明麵上卸甲歸田,暗地裡潛入汴京,找到了武植,想要先行試探武植的態度。
此時,武植沉吟片刻,心中冷笑更甚。
從本心出發,武植極為厭惡宋江吳用等輩,更因李清照被劫,武植早就想砍了他們而後快。
然理智卻告訴他,留著宋江吳用等人對他是有利的,對大宋也是有利的。
他們必然要死,卻不應該死在汴京的權謀之中,而應該發揮餘熱,死在戰場上。
一念及此,武植已經下定決心,幫宋江吳用等人謀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
於是,態度稍稍緩和,道:“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