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東南沿海的徐國,肯定不是楚國的對手。柿子要揀軟的捏,於是徐國開始攻打北方的莒國。莒國,是春秋時期不少落難公子的藏身之地。例如齊桓公薑小白,繼位前就曾經在莒國避難。
但徐國與中原的鄭國類似,早已經國力衰微,不堪與中原諸侯國爭霸。莒國也不是強國,西鄰就是僅次於齊國的魯國。
徐國與莒國不是鄰國,中間隔著好幾個諸侯國。要攻打莒國,徐國就要出動水軍,從海上攻打莒國。莒國隻能向魯國求救,並且與魯國大夫公孫敖訂立了盟約。有了魯國做靠山,徐國軍隊隻能無功而返。莒國與齊國也是鄰國,為什麼莒國不向齊國求救?
原因有二,或者這個時候與齊國關係不睦,或者害怕投靠齊國,反而容易被齊國兼並。弱小諸侯國生存之艱難,可見一斑。
宋襄公勉強成為中原霸主,也不過是曇花一現。公元前620年,宋成公去世。覬覦君位多年的宋禦,殺死宋成公所立太子,大司馬公孫固也被殺死。宋禦是宋成公之弟,隨後自立為國君。
但宋禦的君位並不穩定,繼位不到一年就被人殺死。宋禦有個不算諡號的諡號,被稱為宋後廢公,因為前邊還有一個宋前廢公宋遊。宋國大臣立宋成公的幼子宋杵臼為國君,就是宋昭公。
公元前620年,魯國再次從邾國手裡奪回須句。這一次魯文公不再客氣,魯國把須句徹底吞並。至於邾國,魯國還沒有實力完全占領。所以就把邾文公的兒子,安置在須句監視居住。
公元前620年,野心勃勃的楚穆王,同時派遣兩路楚軍北上。一路由鬥越椒任主將,蔿賈為副將,率領兵車三百乘攻打鄭國;另一路由息國公子熊朱任主將,公子熊筏為副將,率領兵車三百乘進攻陳國。楚穆王親率兩廣精兵屯駐狼淵,以策應兩路人馬。
這裡的兩廣,可不是指如今的廣東、廣西,而是指楚穆王的兩支親兵衛隊。連保衛楚國王宮的精銳都帶了出來,足見楚穆王對攻打鄭國、陳國等中原諸侯國的誌在必得,以及重視程度。
鄭穆公聽了探報,大驚失色,趕忙與大臣們商議對策。隨後,鄭穆公派遣姬堅為主將,姬龐、樂耳為副將,駐防在鄭國南部邊境,防範楚軍。鄭穆公還囑咐,千萬不要與楚軍交戰,隻能防守。
能夠救助鄭國的唯一希望,就是晉國了。鄭穆公趕緊派遣使者,前往晉國向趙盾求救。鬥越椒率領楚軍來到鄭國南部邊境,隻見鄭國軍隊嚴加防範,如臨大敵,就是不出來與楚軍交戰。
蔿賈等將領,都看出來鄭國在等待晉國的援兵。一旦晉軍到來,可能就會是一場惡戰。所以必須在晉軍到來之前,立即擊敗鄭國。於是,蔿賈就想了一個引誘鄭國人出擊的辦法。
蔿賈的辦法,就是隱藏楚軍實力,並且製造糧食難以為繼的假象。姬堅見對麵楚軍連續幾天沒什麼動靜,就派探子前往偵查。探子回來報告說,楚軍攜帶的糧草不多了,正在到處搶糧。
沒多少糧食了,楚軍就在附近搶劫老百姓的糧食。姬堅以為機不可失,於是利用夜色做掩護,率領鄭國軍隊前去劫營。
姬堅、姬龐和樂耳,各自率領一支鄭軍,突進到楚軍大營。誰知等待他們的,是埋伏的大量楚軍。在楚軍的前後左右、圍追堵截之下,劫營的鄭國軍隊被接連擊敗,姬堅、姬龐和樂耳被俘。
楚軍追擊至新鄭南門,城樓上的鄭穆公見三將被俘,哪裡還敢與楚軍交戰。隻好服服帖帖向楚穆王求和,投降了楚國。
攻伐陳國的楚軍,也取得勝利。楚國準備在十月初,與鄭國、陳國、蔡國等國在厥貉會盟。三國國君,都回國準備去了。
為了體現對楚穆王的順從和恭敬,鄭穆公和陳共公,竟然提前半個月、二十天,就到了息地。息地就是息縣,就是原來的息國,就是息媯被楚文王搶走的地方。眼看到初冬了,楚穆王才到。
見到楚穆王,鄭穆公與陳共公拱手施禮。這時一個楚軍探子稟告楚穆王,說蔡昭侯已經到達厥貉多日了。楚穆王與鄭穆公、陳共公,隨即從息地出發,前往會盟之地厥貉。
蔡昭侯不但在厥貉迎接楚穆王,並且像參拜周天子一樣,對楚穆王行跪拜大禮。蔡昭侯此舉,讓鄭穆公與陳共公感到吃驚。兩個人害怕被楚穆王怪罪,就想了一個嫁禍於宋國的辦法。
鄭穆公對楚穆王說,楚王親自來到厥貉,長途勞頓。陳國與宋國是鄰國,明明知道楚王駕到,宋昭公也不知道前來厥貉參拜。這個目無尊長的宋昭公,應該受到楚國大軍的討伐。
這些話,本來意在挑撥離間。誰知竟然與楚穆王心中所想不謀而合,於是準備攻打宋國。宋國君臣,也早聽說楚軍北上的消息。宋國司寇華禦事,建議宋昭公趕緊去厥貉拜見楚穆王。
打仗的代價是巨大的,服軟的代價是低微的。宋昭公見到楚穆王趕緊施禮,並乞求希望與楚國結盟。為了討好楚穆王,宋昭公還帶來了不少打獵的弓箭,希望楚穆王和國君們去孟堵打獵。
楚穆王大喜,就隨著宋昭公,與鄭穆公、陳共公、蔡昭侯一起去孟堵打獵。誰知宋昭公手忙腳亂,竟然忘了帶著打火用的燧石。結果,宋昭公的車夫,代替宋昭公挨了三百鞭子。
打狗還要看主人,況且是宋昭公的車夫。宋昭公對楚穆王的恨意,油然而生。宋昭公的想法,當然是趙盾願意看到的。
狐射姑為什麼逃往潞氏國?這是因為與趙盾在擁立新君上的分歧。當初趙盾打算立在秦國的姬雍為國君,但狐射姑打算立在陳國的姬樂為國君。趙盾的家臣公孫杵臼,在半路殺死了姬樂。
姬雍當時在秦國,狐射姑殺不了,但他把趙盾的心腹愛將陽處父殺死了。不過凶手沒有逃脫,就把幕後主使狐射姑供了出來。凶手招供以後,當然被處死了。但狐射姑不敢待在晉國,就逃往潞氏國。趙盾奉行的原則,也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喜歡戰亂與衝突請大家收藏:戰亂與衝突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