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帆下定決心,把四隻小奶狗裝到背簍裡,也背到白頂山木屋裡暫住!
小奶狗已經有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了,不到滿月就被迫斷奶,開始吃李一帆投喂的食物。
經過艱難熬製的小米湯、野豬肉湯、大米湯,輪流飼喂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四隻小狗狗生長速度很快,身體增長一倍左右,雖然還很小,已經能在見到生人的時候,不高興的時候,已經能夠“嗚嗚”地發泄情緒了。
李一帆今期早上起來的第一任務,就是到圍獵場收拾一遍,然後立即動身,向小興安嶺南麓最高峰走去。
李一帆雖然有著重生帶來的福利,有著五十年後世記憶碎片,在澳大利亞生活的歲月裡,也有豐富的打獵經驗。但是現在,也堅持一邊走路,一邊練習持槍、出槍、瞄準、模擬射擊、收槍全套射擊動作,努力培養自己的肌肉記憶。
一邊走路一邊練習,培養快速反應能力,以及熟練掌握各種射擊動作,掌握射擊的技能技巧。
到白頂山後,就到主峰腳下的山窪裡,利用瞄準鏡進行射擊訓練,調校瞄準鏡和檢查風速、距離、空氣濕度,對射擊精確度的影響,
十天後,李一帆改變了訓練模式,把修正瞄準的靶子,換為動物和飛鳥,改為實彈射擊移動目標。
隻是步槍子彈射擊飛鳥,打不住自然就飛走了,打住飛鳥也是打得一片碎肉,一半的鳥身子都打沒有了!
倒是在瞄準鏡下,四百米左右的動物,隻要發現,打不死最多追蹤再補幾槍,這十幾天時間,隨身空間裡,新增了六隻傻麅子,九隻一百多斤的二毛隻野豬。
因為森林裡最多的獵物,就是野豬了。
野豬是一種普通的、但又使人捉摸不透的動物,白天通常不出來走動。一般都是早晨和黃昏時分活動覓食,中午時分藏身進入密林中,躲避陽光直射,而且習慣大多時間都是集群活動,三五頭、十幾頭一群是較為常見的。
野豬夏季炎熱的季節,非常喜歡在泥水中洗浴打滾兒。雄野豬因為屁股上有兩個大包子一樣的生殖器官,所以東北人稱為雄性野豬,叫大泡卵子;
一百五十斤左右的野豬,豬毛黃黑相間,或偏一種顏色,鄉間習慣稱二毛子,一百斤以下的小野豬,基本都是黃顏色,有一點點黑色的條紋,就習慣稱為黃毛子!
雄野豬喜歡在泥水裡打滾後,又在鬆樹、漆樹等富含油脂的植物上搔癢,這樣就在皮膚外邊,形成了一層堅硬的保護層,有經驗的獵人,習慣稱這種成年獵物為掛甲野豬。
這樣的掛甲野豬,在堅固外加裝備保護下,可以避免在發情期,和動物的搏鬥中受到重傷,還有能防止蚊蟲叮咬等作用。
野豬身上的鬃毛具有像毛衣那樣的保暖性。到了夏天,野豬們就把一部分鬃毛脫掉來降溫。
成年野豬活動範圍一般很大,經常在十幾平方公裡範圍,覓食和尋求交配,大多數時間都在熟知的地段活動。
野豬會在領地中央的固定地點排泄,時間長了野豬窩旁邊的糞便的高度,可堆積達到成人身高一般。
野豬在與其他群體發生衝突時,公豬當仁不讓的負責守衛群體,保護野豬群老小不受侵犯。
公野豬打鬥時,互相從幾十米遠的距離就蓄勢開始發動快速衝鋒突襲,勝利的大野豬經常用打磨牙齒來慶祝自己的成功,利用排出的尿液來劃分界限占據自己的領地。
拚鬥失敗的大野豬就隻有卷起自己的小尾巴,沮喪無比地默默逃走,再去尋找自己新的活動領地和親人配偶,再建立自己的新的家族。
也有很多失敗的野豬,在拚鬥中造成頭骨骨折或被殺死。
大小野豬種群在生活中常通過哼哼的叫聲,來進行遠近距離的交流。
野豬主要依靠強大的適應能力,生存下來。
所以民間有“一豬二熊三老虎”的說法!
野豬一年平均就能生育兩胎,一胎就有六七個小野豬,多的一家夥就能生十五六隻小幼崽。
民間常說野豬生小野豬,是“一年下兩窩,兩年生五窩。”
最關鍵的是一頭母野豬,出生活到一年半時間,即可交配結婚生孩子,開始繁殖下一代,再加上野豬最少二十年左右的壽命,也就是說一頭雌性野豬一生至少可以生下100隻以上的後代。
幾何倍數的生育能力,可是很嚇人的!
當野豬失去了天敵的控製後,它們的幼崽成活率直線上升,世界上五大洲各地的森林草原上,都有野豬種群在追逐和覓食,所以說野豬一旦失去天敵,生育泛濫就在所難免。
優良的莫辛納甘水連珠步槍,精確的四倍光學瞄準鏡,優秀的射手李一帆,具備超過許多許多人的技能,具備極強的彙總、歸納、總結、提高的能力。
接到步槍到現在半月多一點時間,使用子彈不到一百發,已經完全掌握了非常良好的射擊技術,有了較高的精準射擊水平!
馬上就到十月底了,習習的秋風送爽,已經變為怒號的寒風呼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