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父從中藥人參的品種說到鮮活人參的品級,又講述了廣泛流傳於東北林海的棒槌鳥的美麗傳說,張炮妻子燒的一暖壺開水,兩個人已經喝完了!
李一帆看張父有停住不再繼續傳授經驗的可能,立即提出一個新的話題:“張大爺,一般人參都是長在什麼樣的環境下?”
張父:“一般都是在落葉樹林和紅鬆樹林的混交林下,麵對東麵北側山坡上,氣候濕潤的砂壤土地帶,土壤肥沃含有大量腐朽落葉的地方!”
李一帆:“我想找個地方種一點園參,張大爺說說要種在啥地方好?”
張父:“栽種人參有林下參和園參兩種。園參需要搭參棚遮太陽蔭,看守也很是麻煩,林下參生長緩慢但是藥用價值較高!”
林下參也叫也稱“林下籽”,“籽貨”,是人工方式將成熟人參種子,人工播撒於深山密林中,莫逆自然條件,讓種子自然發芽、在相似野生環境中自然生長,經過若乾年後再采收做貨。
山參趴貨林下參,原指利用野山參的小撚子或籽海仿山參條件而育成的人參。
采挖山參時挖到的山參幼苗,價值太低采製藥用價值太低,棄之又萬分可惜,就人工移栽重新栽入山林中,令其自然生長,若乾年後挖出利用,就叫山參“趴貨”。
而現在所說的林下參是指利用現有園參品種參籽,廣播於山野林間,人工創造仿山參生長條件,且人工管理,一般在十二年以上的人參。
所以說林下參是兩種不同的人參集合。
李一帆準備再查找一下張炮的栽種人參的資料,對照張父的講解,參照張炮護林員的責任區域,明年春天,早一點開始,尋找間諜林下參的栽種地方!
張炮所有巡防林區三十裡左右幾十平方千米的森林山地,陽坡去除一半,石砬子山坡去除一半,貧瘠土地、乾旱地區、樹林特彆茂盛地區、一般人難以到達的區域等再去除三成麵積林地,剩餘的地方就應該是張炮移栽大批人參的地方,就慢慢尋找吧!
離開了二井鎮,回到紅旗鎮,找到賣牛馬的地方,也不知道是寒冷還是年關在即,買賣牛馬的地方,牛馬沒有,賣牛馬的人也沒有!看來要等到大地開凍前後了。
到東風林場本部,喬愛軍今年準備回家過年,李一帆早就準備好三十斤野豬肉,兩隻兔子兩隻野雞,鬆子榛子各三斤左右。
禮品早就送到了,多少是心意,當年一起上學的時候,自己也經常在喬家吃飯住宿!
林胡子林場長的二十斤野豬肉、兩條生產牌的紙煙、兩隻兔子,今天送到場長林胡子家裡了!
明年春天準備開墾荒地,一定要和林場關係搞好,才能讓瑪奴延代替自己一段時間。
劉家窩棚的大隊支書劉有福家,送去十斤野豬肉,一隻野兔,一隻野雞,再一次和老支書說起,瑪奴延一家的遭遇,和部落裡家族成員靠打獵謀生艱難和不易,已經有瑪奴延的舅舅莫日根一家,瑪奴延的兩個叔叔烏恰兒和果欽兩家,三家十幾口人來到葫蘆穀居住了,並且準備長期定居。
要求是自己四家人成立一個鄂倫春民族生產隊,掛靠在靠山屯村,不向村子裡要任何資料和土地,自己開一點荒地,自己解決生存問題!
劉家窩棚的老支書一直是回答要向上級請示,既不明確反對也不爽快地答應,就是在掛著!
李一帆也準備就這樣掛著吧,反正也要不到什麼東西,就是一個自負盈虧的幾家人的小集體,要的是政府的戶籍證明和身份!這也符合上級對鄂倫春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進行管理的政策!李一帆要的和希望得到的就是自由和安靜的生活狀態!
瑪奴延的兩個叔叔家和一個舅舅家,三家十餘口人,現在已經來到葫蘆穀固定居住了,一家兩個撮羅子,四家鄂倫春流動獵人家庭和一家下鄉知識青年,六個錯落有致的鄂倫春撮羅子和一個地窨子,組成葫蘆穀特殊的生態風景區!
李一帆的知青戶籍已經轉移到東風林場,靠山屯已經和自己沒有實際關係了,但是,畢竟在這裡下鄉插隊四年時間,一千多個日夜的生活經曆,已經產生了很大的相互依存的關係和密切聯係!
李一帆在紅旗鎮找到黑市,購買五十斤富強粉,五十斤大米,一百斤玉米麵和二百斤玉米,
準備好春節三個人、兩匹馬、五條狗的短期生活必須品!
到東風林場以前,都是在靠山屯參加勞動,年底一個勞動日價值兩毛一,一年近二百個勞動日,換來四十二塊錢,分了三百五十三斤玉米,一百四十斤土豆,黃豆綠豆合計六斤多一點!玉米杆一人二十捆,細糧交公糧了,餘下的稻草麥秸,是下雪天瑪奴延家兩匹鄂倫春馬兒的口糧!
這就是二十歲大小夥子棒勞力,一年的收入,一天將近一斤玉米,標準的餓不死吃不飽。
李一帆家裡原本就姓李,父親是政府部門職員,家裡有原來北京市原來三家電廠的一部分股份,雖然沒有鐘鼎玉饌,也是富庶豪門之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