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市東鬆花江中下遊大雁島。
六四年五月下旬。
鬆花江岸邊新搭起來的撮羅子旁邊,四架馬車停在草地上,四匹膘肥體壯的獵馬,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啃食著青草,九條獵狗臥在撮羅子前邊,四個人在忙著製作樺皮船。
樺皮船是中國北方漁獵民族以樺樹皮製成的用於漁獵生產及水上交通運輸的工具。滿族稱“威乎”,鄂溫克族稱“佳烏”,赫哲族稱“烏末日沉”。
樺皮船是采用純天然材質的樺樹皮純手工製作而成,由船、船槳、小魚簍三部分組成。船體長約兩丈,兩端尖翹,船體輕便,一人既能搬運使用。
樺皮船用樟木、柳木做骨架,外用鬆脂將樺樹皮粘在骨架上,用樺皮做船底和船幫,外塗以鬆脂,以防漏水。木質船槳是由高級技師雕刻而成。樺皮船是靠人力劃槳來推進的。一隻樺皮船可使用二到三年時間。
樺皮船具有以下特點:樺皮船船型特殊,船身狹窄細長,兩端尖翹,中間寬。船體長約兩丈,中間最寬處約二尺,高二尺半左右。
赫哲族傳統樺皮船船身長約六米,高約八十厘米,寬約七十厘米,兩端尖細,船頭稍向上翹起,船體一人就能扛走,能載重三百公斤左右,水上劃行輕快無聲。
鄂倫春族傳統樺皮船長約四米,兩端上翹,樺皮船船體輕,一人即能搬運使用。樺樹皮質地柔韌、顏色柔和、防腐耐潮、經久耐用、輕便易攜帶,不易破碎。
不到一天時間,四個人就製造好一隻樺皮船。兩隻船槳,裝載十數個四方體形狀的網籠子。
下午早早就飼喂好馬匹、獵狗,獵人也早早吃飯後就睡覺了。
每月下旬最初的幾天,當下弦月升起了的時候,是半夜淩晨一點左右。
有一句農諺:“二十四五月黑天,月亮出來去耕田,靈活老漢當一晌,憨憨農夫死地邊。”
大意是最近幾天月亮升起來到天明時,最少是有半天時間。農民起早乾活時必須及時休息,因為到天明的時間還有很長很長。
樺皮船的載重能力一次最多坐三個人,第一次把烏恰兒和果欽,送到大雁島上,莫日根搖槳劃船回來,將李一帆、藤條筐子、五隻獵狗、舊漁網、網籠子送到大雁島上去。
樺皮船在大雁島上放下獵狗、莫日根和烏恰兒,兩人帶著獵狗,拿著舊漁網,慢慢向著大雁島草地上棲息的大雁群摸去。
李一帆和果欽坐上樺皮船,在蘆葦密布的灘塗、河汊、江邊、湖邊、沼澤地周圍,在草叢裡昆蟲陣陣鳴叫聲中,趁著微微的夜風,“嘩啦、嘩啦、嘩啦”地慢慢劃開平靜的水麵,果欽一邊劃著船,一邊尋找大雁在草層裡、蘆葦蕩、灘塗上下的大雁蛋,收集已經孵出的大雁的幼燕。李一帆在月光下一打著手電,一邊尋找著,一邊用意念大範圍搜索,同時,指揮劃船的果欽前進方向,收集所有在岸邊、草層能找到的大雁窩裡,看到的所有大雁蛋、大雁幼崽。
四個小時後,東邊的鬆花江上,朝霞映紅了江麵,早起的鳥兒高高的飛著,清脆的鳴叫聲,讓人感到格外的心曠神怡!
李一帆和果欽兩人,收集了二百多個大雁蛋,裝滿了三個藤條筐子。
絲網籠子裡,裝有一百三十多隻小大雁呦鳥,成年大雁也捕捉到了有二十多隻,都害怕大雁鳴叫和飛走,隻好綁住大雁的脖子、翅膀和雙腳。
但是,李一帆的空間裡,收集的大雁蛋有三百多個,大雁幼崽一百五十多隻,成年大雁六十多隻。
天明了,辛苦半夜的兩人,駕駛著樺皮船,把船上的收獲送到宿營地裡。
果欽駕駛著樺皮船回頭去接應莫日根和烏恰兒兩人。
烏恰兒和莫日根兩人拿著舊漁網,在五隻獵狗的幫助下,尋找大雁島上,棲息在大草甸子上的大雁群。
一群大雁一般都是十幾隻到二十多隻,晚上都有放哨的大雁,有資料說晚上一定是失去配偶的孤雁做哨兵,哎,看來,在大雁的生活中,也是有不平等的生存法則存在啊!
大雁島的草甸子上,找到一群大雁的棲息地,莫日根讓烏恰兒看著獵狗,隻需要遠遠的看著,等一會向著大雁棲息地扔一個小泥塊,警惕的大雁哨兵立即就報警發出“咦阿咦阿”的鳴叫聲,整群大雁都立即醒來巡視四周,仔細檢查周圍的環境,可是發現啥情況都沒有。
大雁群再一次休息了,這時小泥塊再一次不期而來,哨兵大雁再一次報警,大雁群再一次集體醒來,四周看看,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大雁群是有頭雁的,作為領導雁,接連不斷地被驚醒和發現一點事都沒有,立即對儘職儘責的哨兵大雁進行嚴肅處理,哨兵大雁身上最少被領導薅下來幾十根羽毛。
看來,不是隻有靈長類的動物會冤枉同類,六月飛雪沉冤屈辱,在飛禽家族內部,居然也不乏無辜被冤屈的大雁存在。
這時間,莫日根已經把八十米左右長的舊漁網,一端找到一個固定的地方拴好,用木棍支撐起來一人那麼高,自己拉起來舊漁網的另一端,慢慢向著大雁棲息地圍過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