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叔、楚王派往先鋒軍的使者一去不回,讓兩位最高決策者有些惴惴不安,待得日頭偏西,數騎回歸,帶來了大好消息,卻是使者動作慢了一些,先鋒軍沒有接到原地休整軍令便主動出擊。
所幸戰果卻是好的,那遼帝耶律洪基居然膽敢分兵,用半數兵力夜襲拖住自己,而後在前方修建營寨,試圖以此抗衡大軍,不曾想先鋒軍來的太快,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又因為兵力不足大敗虧輸潰退數十裡。
楚王聞言大喜,又聽使者來報,那遼帝耶律洪基居然有心前往北方征兵,躲避自己大軍鋒芒的意思,不由得心中一驚,急忙和皇太叔商議。自己率領五萬精銳騎兵支援先鋒軍,若能一戰拿下耶律洪基那是最好,最不濟也要將他死死纏住,不讓他得以逃脫。
那耶律洪基畢竟是遼帝,乃是登基多年的遼國名正言順的皇帝,卻非自己老爹這位兵馬大元帥篡位的新帝可比,若真的被他四處亂竄召集了更多兵馬,後果不堪設想。
楚王召集兵馬急急離開,皇太叔卻穩了一手,從後軍補充了五萬入中軍,這才不急不慢的繼續前進,甚至將斥候遠遠的撒開,形成一張大網以免被耶律洪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潛回了上京,這卻是他更加不想看到的。
皇太叔耶律重元這一手誤打誤撞壞了耶律洪基的如意算盤,差點將他抓個正著,耶律洪基十萬大軍一左一右遠遠繞開,依然被他發現了端倪,雖不知道具體兵力,卻也知道有兩股兵馬正在繞道偷襲後方。
耶律洪基發現這皇太叔耶律重元比楚王耶律涅魯古難對付很多,用兵老道沉穩,自己居然抓不住對方的弱點漏洞,反而因為一心用險,差點被對方抓了弱點。
什麼弱點?
實力不如人,為了獲勝急切冒進。
是的,耶律洪基抓住了皇太叔、楚王急切冒進的錯手,在慕容複手下密探的幫助下挫敗了十萬先鋒軍,看到了勝利希望後,反而沒有那麼沉穩,犯下了和楚王一樣的錯誤,那就是冒進!
兵貴神速沒有錯,可神速帶來的後遺症同樣驚人,一左一右各五六萬大軍,想要做到無聲無息根本不可能,更何況皇太叔用兵沉穩,斥候撒開了一張大網,若非頭天派出去的五萬兵馬還有三萬一直盯著中軍,吸引了皇太叔太多注意力,自己怕是已經被發現了。
饒是如此,皇太叔也發現了許多不合理之處,潰軍有如此戰鬥力,將自己派出去的斥候攔截的如此嚴密?遠遠看去那些煙塵怎麼看都像是大軍挺進,其形狀規則,且左右齊頭並進,聲勢不容小覷。
上當了?
皇太叔倒是沒有懷疑先鋒軍出了問題,畢竟昨天夜裡後軍、中軍都遭到了襲營,顯然是遼帝耶律洪基分兵了,他不按常理出牌夜間行軍,卻是打了自己一個措手不及。先鋒大軍沒有接到暫緩行軍的軍令,卻是將對方的營寨攻破,這或許是錯有錯著,遼帝以為自己這邊會穩一手,給他更多時間紮營,不料先鋒軍沒有收到軍令,反而起到了奇效。
大營被破,遼帝耶律洪基敗退數十裡,先鋒大軍連續兩日急行趕路力竭無法再戰,那耶律洪基莫非將計就計,用部分兵馬吸引他們注意力,自己卻化作潰兵準備潛回上京?
皇太叔越想越有可能,心中默默盤算兩邊兵力對比,夜襲的兵馬至少有三四萬,遭遇先鋒軍大敗,怎麼也得損失個一兩萬甚至更多吧,如此說來遼帝手中兵馬已經不多,為了吸引先鋒軍注意力,敗兵勢必要聲勢浩大,那麼他身邊的人馬最多不過一兩萬。
這一兩萬兵馬還要兵分兩路,一來為了減小動靜,二來也做疑兵,讓自己抓不住他真正位置所在,皇太叔想到這裡,便擺出圓形大陣,將二十萬兵馬擴散開來,一時間方圓數十裡都在他的監控範圍之下,各種消息源源不斷傳來,伴隨著一波波交鋒衝擊。
遼帝和之前夜襲自己的部隊會師了?
皇太叔不停分析著,可越想越是不對,遼帝手中兵馬數量大為不對,種種跡象表明,遼帝帶領的人馬比自己想想中還要多,而且多很多。
急忙命令中軍就地安營紮寨,並將後軍一並融入進去,三十餘萬大軍連綿數十裡,這才讓他放下心來,同時各路斥候巡邏統統散了出去,儘可能地收集情報。
我是不是中計了?
皇太叔獨自站在中軍帳,各種情報源源不斷彙入手中,地圖上星星點點的小旗子讓他越發無法心安,預料中五十萬大軍一至,手中遼帝親人、百官眷屬陣前露麵,對麵聞風而降的情況根本沒有出現,可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作為皇太叔,他對耶律洪基還是很了解的,這個侄子大兵打仗的能力是有一些的,可也僅僅體現在指揮作戰正麵交鋒上,這種大局上的戰略戰術,他並不擅長。若非如此,素來知兵的自己不可能心急火燎的率大軍直接碾壓,犯下了許多行軍打仗的大忌。
因為熟悉,他有很大把握可以一擊必殺!然而他錯了,第一步就錯了,結果就是一步錯步步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