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立國,龍泉上京守衛戰,師妃暄出力甚多,徐子陵願意全力守城,近半源自師妃暄遊說。寇仲、徐子陵改變態度,從逼迫拜紫亭放棄立國,變成幫助渤海立國,守衛龍泉上京抗擊突厥騎兵,師妃暄可謂是用儘了手段。
你說什麼手段?
對付男人什麼手段最好用?
用尚秀芳對付寇仲,自己親自出手對付徐子陵,對症下藥方才能夠起效。
隻是她怎麼都沒有想到,渤海國剛剛度過突厥入侵危機,轉頭就打算和遼東結盟,讓師妃暄難受的差點吐血。
自己辛辛苦苦幫助拜紫亭圖個什麼?
不就是看到他和高句麗、新羅、百濟的關係,可以聯合起來對抗遼東嗎?
結果你到可好,直接倒向了我的敵人。
不過師妃暄沒有想到,拜紫亭有意,人家遼東貌似有點看不上他,或者說看不上被突厥打得半死不活的渤海國。
突厥武尊畢玄大敗於道門逍遙子之手,隨行追殺的突厥騎兵死傷大半,然而隻要畢玄不死,他在突厥的影響力就不會消散,對草原各部落的威脅一直存在。
想要對抗畢玄,必須是大宗師,可渤海國有大宗師嗎?
拜紫亭在經曆過龍泉上京大戰後,不在膨脹後智商終於上線,繼母四顧發現隻有遼東可以救自己,而且之前也確確實實支持自己不少,隻是最後關頭自己犯蠢,得罪了寇仲、徐子陵,導致未竟全功不說,還付出了巨大的損失。
拜紫亭這位渤海國主想要和遼東結盟,人家遼東都看不上,便絕頂向他投誠,可堂堂一國之主向一位國公臣服,怎麼看都感覺彆扭,於是乎一道不倫不類的另類請封文書從龍泉上京送到了洛陽西苑。
請封遼國公楊虛彥為王!
是的,拜紫亭以遼國公楊虛彥鎮守邊疆,維護秩序功勞巨大為由,請洛陽大隋皇室冊封楊虛彥為王,以便自己好向遼東低頭,更好的尋求庇護。
這年頭,太高調了當小弟都是個麻煩事兒。
大獲全勝心情大好的隋帝楊廣看到這份文書,差點笑出鴨子叫聲,拜紫亭將此次龍泉上京大戰隋軍取得的戰績狠狠的讚揚了一番,雖然字裡行間都在說遼國公,可知道事情,明白著是自己功勞的楊廣依舊看的很爽。
最後大手一揮,準了!
於是乎,遼國公積功晉升遼王的聖旨很快到了遼東,而接旨的則是遼王妃石青璿。
楊虛彥這邊剛成為遼王,渤海國主拜紫亭立刻就發來了臣服文書,願意奉遼王為兄長,渤海國為弟,世代交好,隻求能夠得到庇護,為此甚至可以年年上貢,每次貢品不下於三十萬貫。
對於這等好事,遼東自然不會拒絕,而支持更多部落崛起分裂草原,抗衡突厥原本就是遼東的策略,不過這其中的度需要好好把握,遼東的最終目的還是吞並草原,而不是真的要讓草原強大起來,不過在此之前還需要以草原財富壯大遼東。
眼睜睜看著辛苦拉攏來的盟友變成敵人小弟,師妃暄鬱悶的想要吐血,轉頭就找到了寇仲、徐子陵,想要拉攏他們,共抗遼東,畢竟遼東的觸手已經伸向中原地帶,並已經和少帥軍接壤。
寇仲不是傻瓜笨蛋,真的以為師妃暄會因為徐子陵而全力支持自己,她從來都不是真正的話事人,慈航靜齋支持的從來都是李唐,是秦王李世民,而李世民近年來的戰績也對得起這份支持,整個土穀渾都成了李唐的。
師妃暄作為說客拜訪寇仲,希望寇仲發兵洛陽,與李唐一起出兵圍攻洛陽,而借口也是現成的,寇仲當年幫助王世充大敗瓦崗李密,大獲全勝後,王世充轉頭就要對付寇仲,這不就是最好的借口嗎?
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更何況李密倒台還不足十年。
和原著不同的是,李唐此時在爭天下大局中並不占據絕對優勢,在發現李密依舊野心勃勃後,李淵悄悄縱容下,李密、王伯當居然活著離開了長安,再度回轉瓦崗,試圖東山再起。
打洛陽?
寇仲聽了師妃暄的話直想笑。
洛陽不僅有王世充,還有大隋皇室,隨便一個都不是好惹的,加在一起更不是少帥軍、李唐可以抗衡的,轉頭再看所謂的盟友。
李唐大軍七成在土穀渾,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更是一個都騰不出手來,除此之外,他們還被潼關隔斷了東向之路,根本威脅不到洛陽。
李密這位昨日黃花更是連一支萬人的隊伍都拉不起來,反而因為反出長安,被天下人看不起不說,更是惹得翟嬌嬌大怒,幾次三番想要帶人殺過去,替父報仇。
寇仲對李密可是一點好感都欠奉,即便知道與他結盟是最好的,卻依然不願意這麼做,寇仲的出身決定了他的行事作風,在他眼中王世充不是好人,李密同樣不是什麼好東西,都是一丘之貉,甚至李密還不如王世充。
至少因為楊虛彥的關係,此方世界王世充並沒有如原著一般造反稱帝,反而一直都隻是尚書,乖乖的聽命於西苑皇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