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傳統騎兵,大漢軍的騎兵更像是龍騎兵。
所以四百多人編製的騎兵營,總計有六百多匹馬。
多出來的馬主要用於運輸重武器和彈藥,例如機槍和輕型火炮,以及相應的子彈炮彈等。
李楊被固定在馬上,以免他在行進過程中被甩下馬,至於控製這匹馬的任務,交給了旁邊的一名班長。
沒有看過數百上千匹馬統一行動的人很難想象這是一種怎麼樣的大場麵。
騎兵一動,就被東瀛人看到了。
這把他們嚇得三魂七魄去了二魂六魄。
步兵急忙發起進攻,炮兵匆匆忙忙的向騎兵開炮。
可惜,都沒什麼用,東瀛步兵已經處於絕對下風,這次反擊也在大漢軍的預料之內。
反而加快了大漢軍突破的速度。
炮擊更是,已經說了,東瀛的炮兵並沒有陣地,是強行先開炮壯膽的。
這次倉促改變目標炮擊近距離移動目標就更誇張了,最近的都飛出一公裡開外。
“看到了,看到大炮了,按計劃散開!”
六十門重炮,不算炮車,配套的大車也有二三百架馬車),而且還隨意擺放著。
直接衝進去,是不可行的。
而且大漢軍騎兵也不喜歡這樣衝鋒。
隻見騎兵按連甚至排為單位分散開後,數十上百個單位快速突進到東瀛炮兵近前不足百米的位置。
然後熟練的停馬,下馬。
騎兵秒變步兵,呈戰鬥隊形分散開,向著敵人衝去。
後麵的士兵取下馬匹拖過來的機槍,裝上子彈帶,開始火力掩護。
再過一會兒,57輕炮也已經取下炮車,開始準備發射。
這些訓練有素的士兵麵對的敵人,是一群連步兵訓練都沒做過的炮兵甚至海軍炮手。
結果不言而喻。
……
“此戰,共殲滅敵四千餘人,俘虜兩千餘人,目前戰鬥還在繼續,但我後續兵力已經抵達。”
“繳獲260毫米海軍艦炮1門,152毫米海軍速射炮3門,120毫米海軍速射炮5門,120毫米海軍舊式艦炮18門,152毫米海軍舊式艦炮7門,170毫米海軍舊式艦炮11門。”
“總計繳獲45門火炮,雖然大部分都需要維修或者更換炮架,但這個繳獲還是十分可觀的。”
雖然騎兵的速度很快,進攻也很猛,但還是讓東瀛人毀了十五門炮。
“另外十五門炮的殘骸第十一師也運回來了,說是修械所的人說還有可能能廢物利用,做成臼炮或者榴彈炮。”
“正在安排裝船。”
湯瀟逸不知道說什麼好了,東瀛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大漢軍奪取大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