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時代,夏季和秋季為收獲季節,因此演變出兩稅法,征收夏稅和秋稅。
到湯瀟逸這兒,時間緊任務重,又沒有足夠龐大的稅收體係,隻能暫時繼續用著兩稅法的習慣。
不過是在此基礎上對商業稅、工業稅、關稅等做出修改或添加稅種。
但其他苛捐雜稅是取消了的,例如厘金這類不應存在的東西。
“天下初平,地方尚未完全恢複秩序,恢複生產,陛下您又免了不少稅收,所以這個金額是較低的。”
“但即便如此,也接近清國一年歲入的八成了。”
“這6100萬兩中糧稅就占了約4000萬兩,快到清國一年糧稅的總和了。”
“如此數額,臣怕激起民變,特意去查。”
“卻發現即便隻是夏稅便征收了這麼多,民間百姓過的卻比清國時好。”
“深入查看後發現,地方官員、稅吏不僅要漂沒稅銀,還和士大夫地主一起偷稅漏稅。”
“稅吏還會巧立名目,多征收一些,當地官員還會勾結商人、地主大戶,在糧食出產時壓低糧價。”
“農戶要完稅,不得不低價出售更多的糧食。”
“加上當地官員加征的路捐水捐海防捐等各種苛捐雜稅。”
“百姓實際承擔的稅收是明麵的數倍乃至十倍。”
“而清國朝廷,僅能得到其中的十之二三。”
劉一鳴是真沒想到下層稅吏官員地主們胃口這麼大,同時也理解了清國為什麼打不贏了。
80的真實稅收都被這群蛀蟲吃了,加上清國的行政效率,哪裡還有錢乾其他的。
當然,這個80是算上了糧食上市時,惡意壓低糧價的部分。
如果算百姓負擔。
還沒有算上青黃不接時,故意抬高的糧食價格。
一來一去,就是數倍的差距。
在清國,糧食基本上是農民的所有財產。
這麼一弄,相當於農民財富縮水數倍,或者一大半的財富被偷走。
“陛下自起兵以來,滌蕩乾坤、澄清玉宇,清算無良奸商、土豪劣紳、貪官汙吏。”
“所以即便我們收到的稅更多,百姓的負擔反而更輕。”
“財政方麵預計秋稅能超過8000萬兩,加上春秋商業稅、關稅,總稅收預計能超過1.8億兩。”
“加上其他各項收入,今年超過2億兩是絕對沒問題的!”
這就是華夏帝國的深厚底蘊,平均下來,其實每個人稅收不過半兩銀子。
在清國這是能壓死人的,因為明麵上半兩,到老百姓頭上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而華夏,因為射穿貪官汙吏土豪劣紳的子彈溫度還沒有降低,暫時不存在這種情況。
湯瀟逸給錢給地給的大方,帝國士兵接到命令是真的貫徹執行。
無良商人、地主劣紳、貪官汙吏,抓到一個槍斃一個。
而從這些人家裡搜出來的財產,也充公了,不過沒有算成財政收入,而是戰爭收入。
劉一鳴相當興奮,一年相當於清國兩年半的財政收入,而百姓的日子並沒有變得難過,反而變好了。
這不正是證明天命在華夏嘛?!
“財政赤字有多高呢?”
湯瀟逸第一反應是農稅太重了,這裡麵光農稅怕是就有八千多九千萬兩。
相當於全華夏的耕地每畝地都要交1錢6分銀子。
在河網密布額水田或者北方平原區不高,在南方平原區算低。
但對梯田、北方山地來說,就不低了。
不過在以上地區,相比較清國,也低了一半以上。
在條件好的地區就更不用說了,一畝地一兩銀子的稅也不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