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帝國的7.6254尖頭彈。
英吉利的7.756尖頭彈。
法蘭西的850尖頭彈。
雖然口徑相差隻有0.幾毫米甚至0.0幾,但彈頭形狀、重量,藥筒形狀、直徑、長度不同,性能也大不相同。
但配合各自的武器,效果也都不錯。
大部分國家用的都是7.5以上口徑,彈頭質量大。
並且藥筒長度都不低,代表裝藥量也很大。
綜合來說,標準的全威力步槍彈,追求高初速和高射程。
大質量彈頭能更好的保留能力,飛的更遠,威力更大。
“陛下,7.65毫米口徑就很好,我們儲存了大量這種口徑的彈藥,並且還在生產這種彈藥。”
“生產線已經很成熟了,而且正在開發特種彈藥。”
徐希顏不想換彈藥口徑。
不是不知道7.65口徑的缺點。
也不是利益關係,而是後勤儲備。
一直以來,他們用的都是7.65毫米的fn毛瑟,進口的是這個口徑,生產的也是這個口徑。
而且因為備戰,產線都沒停過,還在不停擴張中。
也就儲存了大量彈藥,還有大量訂單在生產中。
如果現在改,這些儲存的彈藥怎麼辦?
“不是一次性全換,我們也變不出這麼多步槍,而是一點一點慢慢來,但必須得換。”
湯瀟逸搖頭,小口徑步槍子彈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同樣的負重,小口徑子彈帶的更多。
同樣的數量,小口徑子彈輕的多。
小口徑子彈的初速也不會低,甚至更高。
雖然質量低能量衰減更嚴重,導致射程不遠。
但那又如何呢?
再怎麼衰減,全威力步槍彈,在兩三百米距離上還是很穩定的。
再遠,就是機槍的事兒了。
“步槍子彈改用更的小口徑,減少裝藥總量,降低後坐力,適應我們的需求。”
小口徑子彈的優點很多,當然缺點也有。
當湯瀟逸的解決方法不是像東瀛一樣一種子彈用到死,而是乾什麼活用什麼工具。
“重機槍可以用大一些口徑的彈藥,或者乾脆用12.7毫米口徑的大口徑子彈,不必追求和步槍的通用。”
湯瀟逸想到了老乾媽。
老乾媽的性能其實相當一般,但隻乾他自己的活完全沒問題,甚至做的很好。
重機槍嘛,主打一個遠程火力壓製,對付輕掩體後麵的目標。
得益於12.7毫米口徑的大口徑子彈,以及老乾媽的重型槍管,這些工作做的不錯。
12.7毫米大口徑子彈,碰到的人非死即殘,壓製力極強。
徐希顏卻相當詫異:
“陛下,繼續加大口徑,機槍的重量怕是難以跟隨步兵進攻。”
“那步兵基礎戰術都需要完全改寫,這……”
“這還不簡單,搞一挺輕機槍。”
湯瀟逸拿出麥德森輕機槍哦不,現在叫騎兵自動步槍。
“這款騎兵自動步槍我們已經有仿製品了,再改進一下就是輕機槍。”
“而且新的重機槍采用風冷結構,快速更換槍管保證火力持續性。”
“你們去實驗一下6.8毫米、6.5毫米那個口徑更適合做步槍和輕機槍的彈藥。”
“至於重機槍,就采用12.7毫米大口徑彈藥,藥筒要長,100?加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