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直白的威脅,甚至沒有外交的藝術。
但,這才是外交最大的藝術。
什麼有的沒的……這件事我不同意,你硬要做,那就打你。
就是這麼簡單直接,透露著粗暴的藝術感。
當然,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為保證,那就有點滑稽了。
“我相信英吉利有這個實力,華夏帝國也並不願意同英吉利爆發軍事衝突。”
湯瀟逸輕輕敲著桌子,
“但英吉利不能無視華夏帝國四億人的心聲和泰國數百萬人的意願。”
“但如果最終局勢滑向令人遺憾的境地,我們也毫無他法。”
湯瀟逸也維持著強硬。
對付強硬的人,就是要先讓他看到你的強硬。
之後再妥協,就好用的多了……
這場短暫的會談最終不歡而散。
約瑟夫嘗試找法蘭西一起向華夏帝國施加壓力,畢竟法蘭西在泰國也有利益。
但,法蘭西已經把利益許諾給華夏了。
法蘭西現在忙著征服利比裡亞,可沒有時間和英吉利胡鬨。
再說了,泰國那點利益,法蘭西看不上。
他們隻是為了防備英吉利威脅法屬印支,製造一個緩衝區。
華夏帝國過去,法蘭西還省事兒。
約瑟夫暫停了返航的想法,準備向索爾茲伯裡要更多授權,以打消華夏帝國的“癡心妄想”。
泰國的地理位置對英吉利來說相當重要。
往南是馬來半島,半島頂端就是馬六甲。
往西是英屬緬甸,英屬緬甸再往西,就是女王頭頂的皇冠印度了!
那甚至是大英帝國帝國宣稱的來源。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印度女皇……
加上法蘭西和華夏帝國的關係越來越親密,英吉利的反對相當強烈。
……
十月一日,檀香山王國士兵攻破共和軍最後一個城鎮,宣布平叛成功。
當天中午,卡拉卡瓦國王向華夏帝國皇帝發出電報。
電報中,國王講述了檀香山王國和華夏帝國悠久的友誼,二者一衣帶水。
甚至於,檀香山王國就是華夏文明的一個分支,有上劃掉)商周出土的164件文物、16本族譜、三塊一套完整的石碑為證!
古代檀香山王國是周宣王之幼子流落在外的後裔,始為大夫,隻刻三塊石碑,也是遵從周禮。
現在的檀香山人都是周人的一份子,華夏的一份子!
進入近代,檀香山飽受欺辱,國將不國,為救黎民百姓,也為保華夏血脈不受外邦異族汙染。
卡拉卡瓦,不對,現在改名為陳宣統的檀香山國王,請求華夏帝國皇帝湯瀟逸憐憫,準許他攜土內附。
當天下午,經過帝國高層閉門會議、帝國議會緊急會議決定,不能讓華夏血脈就這樣漂泊在外無依無靠,準許內附。
湯瀟逸特加恩封陳宣統為沐恩伯,同時任命其為檀香山地區鎮守,負責前期檀香山建設工作。
“華夏帝國打的這個主意嗎?這未免太過小氣。”
約瑟夫知道這件事後,猜到了湯瀟逸為什麼要在這個不合適的時候提出對泰國的要求。
不過,根據當前的局勢,華夏兼並檀香山,英吉利也不會有什麼大動作。
隻是輿論打擊一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