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阿美利卡不能打壓!”
“不過,我們確實需要阿美利卡承認在加勒比海的失敗。”
“然後才能把他們的目光,放到太平洋去。”
“而且也不能放任華夏和法蘭西的關係如此緊密的發展了。”
“他們不是要泰國嗎?給他們,法蘭西的朋友能是華夏,也可以是英吉利。”
“共同的敵人可以是英吉利,也可以是華夏。”
“向華夏帝國表示,在陸軍武器方麵,我們能給一些技術、金融上麵的支持。”
這就是英吉利的資本,深厚的積累讓他們可以隨時拋出籌碼,然後利用籌碼來改變地緣關係,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
華夏得到了泰國的話,對法屬印支就形成了全麵的包圍。
以雙方的關係,一年兩年出現的問題不起眼,時間長了呢?
要是,有人搞事呢?
“對了,約瑟夫提到的那個華夏帝國拿出來的奇特戰艦,海軍部有什麼看法?”
索爾茲伯裡又想起了那艘戰艦模型。
一個連海軍強國的大臣約瑟夫都感到奇特的戰艦模型。
湯瀟逸拿出這樣一個模型,總不能沒有意思吧?
就算約瑟夫再不懂海軍,也不會不知道奇特是什麼意思。
伯納德打開備忘錄:
“首相閣下,根據殖民地大臣閣下的描述,海軍軍械委員會的結論是,這是一艘專為破交而誕生的戰艦。”
“首先,較大的長寬比證明這是一艘快速戰艦,排除了主力戰艦的可能。”
“因為要把一艘主力艦做成快速戰艦的成本,比一艘普通主力艦高50以上。”
“其次,根據其延續龍威級戰列艦三座主炮塔,但卻是艦艦艉兩座的布置來看,這應該是一艘破交艦。”
“主流巡洋艦之所以采用前後各一座主炮塔的布置,是因為增加一座主炮塔,會大幅度延長核心區麵積、破壞重心。”
“主流前後各一、兩側若乾主炮的配置,能有效降低核心區受創的可能性,火力也更加強大。”
“當然,不排除這艘船也會在兩側加裝主炮,但核心區的問題依舊沒能解決。”
“隻有在不需要麵臨激烈戰鬥甚至不需要麵臨戰鬥的情況下,這樣的布置才算合理。”
“破交艦就很能解釋她,中軸線布置三座炮塔,保證一定火力的同時優化了空間布局,能給煤倉和動力係統留下更大的空間。”
“取消兩側主炮,也可以優化長寬比,提升航速。”
“如果能裝上152毫米速射炮,甚至於120毫米速射炮,僅僅是用於破交,將是一艘非常優秀的破交艦。”
“但除此之外,什麼也做不了。”
古人也是人,不是npc,他們也有智慧,自然也知道中軸線布局有良好的射界。
但因為作戰理念和技術能力的限製,他們並沒有選擇中軸線布局。
在此時,因為作戰距離還沒有遠到一定程度,統一火控更是無從談起。
所以,兩側主炮或者大量的二級主炮、副炮,性價比更高,戰鬥力更強。
索爾茲伯裡摸了摸下巴:
“破交?”
他看著地圖,有些疑惑,華夏帝國給英吉利看一艘破交艦。
但是雙方這個地理位置,華夏帝國去哪兒破交?
太平洋?
總不能繞道去印度洋吧?
那不是送菜嗎?即便從加裡曼丹往東南繞行,能繞開海峽殖民地的監控。
但是到了印度洋,一艘船還能戰鬥幾天?
這樣的破交有什麼意義?
或者說對阿美利卡?
但,阿美利卡在太平洋剩下的幾個海島,應該沒有必要專門設計破交艦去對待吧?
就算破交,也應該是阿美利卡破華夏的交呀!
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