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開始後,進度較預想中快太多了,沙俄帝國防守力量並不強。”
“在戰鬥中我們發現,沙俄帝國雖然兵力占據優勢,且布置上互相呼應,但實際作戰中反應遲緩。”
“在進攻第一天,第三師十團在向綏芬河方向進攻時,進攻敵第十軍一個團的防線。”
“第十團選擇側翼佯攻,圍點打援的方式進攻。”
“但直到第十團在側翼擊潰了敵人防守的一個連,其餘敵人也沒有任何實質性動作。”
“最後不得已,圍點打援打成了穿插包圍的殲滅戰。”
徐希顏停頓了一下,表情變得凝重,
“需要注意的是,沙俄帝國軍隊和我們曾經遇到的敵人不同。”
“不論是東瀛人還是荷蘭人,在絕對劣勢時都會投降,但沙俄帝國不太一樣。”
“第十團本以為分割包圍敵人後,殲滅戰會快速結束。從之前的戰果來看,參謀部也會如此認為。”
“但沙俄帝國在被包圍後,選擇了多點突圍,並且行動迅速,一上來就是總攻。”
“沙俄帝國的士兵非常勇猛,他們的士兵甚至能頂著機槍火力,自發的組織衝鋒。”
“如果不是機槍陣地布置合理,雙方可能要進行一場殘酷的白刃戰才能決出勝負。”
徐希顏有些害怕,不是害怕戰爭,而是對沙俄帝國的士兵感到害怕。
東瀛人雖然也會有衝鋒,但一般都是軍官壓陣,有組織的密集衝鋒。
這種衝鋒強度也很大,特彆是東瀛人一邊衝鋒一邊還鬼哭狼嚎。
而等軍官死了,或者陣型被打亂軍官盯不住了,這種衝鋒就會散掉,東瀛人就會潰敗。
這很正常,畢竟是人都怕死,特彆是看到成片成片的戰友死在眼前,膽子被嚇破都很正常。
但沙俄不同。
根據前線的戰鬥報告顯示,沙俄士兵在發現被圍困後,立刻進行了突圍。
士兵們的衝鋒隊形並不密集,還顯得有些淩亂,整個戰線被拉的很寬。
這也代表著沙俄帝國的軍官肯定不能時刻指揮他需要負責的全部區域。
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沙俄帝國士兵依舊挺著身子,快速向前衝鋒。
如果不是過岸後第十團團長想著直接用機槍火力撕開一條運輸線而提前將機槍火力分配好了。
也許真的會讓沙俄帝國士兵突圍出去。
至少部分突圍。
“因為敵人反應遲緩,第三師調整了進攻戰略,不管周圍敵軍,直插雙城子。”
“到戰役開始第三天,我軍前鋒已經抵達綏芬河邊,距離雙城子僅有十幾公裡。”
“根據最後一次彙報來看,敵人已經開始動用重型火炮嘗試驅逐我軍前鋒。”
“第三師炮兵部隊還沒抵達,在試探出敵人部分火力點後,我軍選擇暫時後撤。”
“而沙俄將約四千名士兵派到了西岸,並且額外架設了大量浮橋。”
“從目前的動向看,敵人可能想嘗試擊退第三師。”
湯瀟逸點了點頭,沙俄帝國的頭鐵嘛,他知道。
那是一群挺著刺刀迎著機槍火力都敢快步前進的人。
雖然被稱為灰色牲口,但他們的勇氣是不缺的。
隻是缺點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