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軍有難,不動如山。可不是光頭和清軍的專利。
甚至在一戰時,沙俄之所以損失巨大,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開戰時兩個集團軍司令有矛盾,互相坐視對方挨揍。
阿列克謝和海參崴的關係沒有惡化到矛盾的程度,頂多因為防禦方向問題,算有一丟丟小摩擦。
但是,海參崴現在是海軍負責,海軍想的是如何加強堡壘群的防禦,這樣才能保住艦隊。
至於陸軍?
海軍不相信陸軍,畢竟這裡是遠東,太遠了,戰爭爆發的太倉促了,沙俄隻有兩個月準備時間。
從波羅的海到海參崴需要航行上萬海裡,鐵路開通前,陸上交通更不可靠。
後來令人詬病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是真切解決了有和沒有的問題。
在此之前,從聖彼得堡到海參崴,陸上行程上萬公裡,用馬車跑上萬公裡,那個消耗……
所以,沙俄目前的資源是很緊張的。
特彆是進入六月,接連爆發戰鬥,各類彈藥的消耗速度遠遠超過沙俄帝國的預期。
簡而言之,他們沒彈藥了。
而海軍根據以往的經驗判斷,一個堅固的堡壘城市如果擁有足夠物資,堅持個一年半載沒有問題。
剛好,海參崴就是一個堅固的堡壘城市。
海軍打算自力更生,固守至時局發生變化。
沙皇不會拋棄太平洋艦隊不管的。
直到阿列克謝動用貴族身份,海參崴才擠了800發炮彈給他。
貴族身份比中將軍銜和雙城子的戰略位置好用,海參崴給的都是152毫米炮彈。
在海軍算中口徑,在陸軍就是大口徑了!
“數量雖然少了一點,但好在都是重炮炮彈。”
“再從庫存中擠一擠,雖然很勉強,但足夠發起一次像樣的進攻了。”
第十軍軍長弗拉基米爾諾維奇的心情好了一些。
800發152毫米炮彈,著實不少了,畢竟這是重炮炮彈。
“是的瓦洛佳,我打算將其中400枚炮彈保留起來,再拿出1600枚42線炮彈,湊夠2000枚重炮炮彈,進攻一次。”
“這些天我研究過華夏帝國的戰術,在南邊,華夏帝國的火炮使用的特彆靈活、有效。”
阿列克謝走到地圖旁邊,
“我們也可以用。”
拿起教鞭,指著第三師陣地方向,
“敵人正麵由三個陣地構成,兩個沿江,一個位於高地上,互相掩護。”
“想要正麵擊敗他們,也許需要將我們的全部炮彈都砸上去才行。”
“那顯然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我們需要學一下華夏帝國的戰術。”
“集中火力攻擊敵人北側陣地,掩護步兵過江,之後炮兵全力開火,掩護步兵進攻並阻斷敵人的支援。”
“奪取敵人北側陣地後固守,之後再派兵向敵後迂回,要麼包圍他們,要麼擊退他們。”
說著,他歎了口氣,無奈的看著弗拉基米爾諾維奇,
“不過,整場戰鬥除了迂回行動外,其餘目標必須在三小時內達成,因為我們的炮擊最多持續三小時。”
“所以瓦洛佳,做好準備,這次進攻沒有試探,一開始就是總攻。”
弗拉基米爾諾維奇堅定的看著阿列克謝:
“那我先回去準備了,司令官閣下。”
“為了保證能以最快時間抵達,戰鬥開始前,我會在敵人上遊兩公裡的地方架設浮橋。”
……
阿列克謝的想法很好,而且絕對有效!
不是第三師在工事上偷工減料,而是原木+沙袋的野戰工事,在麵對重炮炮彈時確實不太行。
特彆是第三師來的也倉促,來不及把工事弄的特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