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沙俄帝國陸軍的主力已經被我們消滅,其餘主要野戰力量也被我們盯著。”
“沿江一線,幾乎沒有什麼有組織的軍隊存在。”
“我們需要注意的隻有少數警察、民兵組成的遊擊隊。”
徐希顏提交了作戰計劃,
“如果派一支混成部隊在廟街登陸,他們會裝備大量的馬匹,北方集團軍群也將繳獲的馬匹利用起來。”
“雙方沿著江邊城鎮前進,速度上沒有問題,甚至可以讓汽船跟著陸軍推進。”
“裝備大量馬匹的陸軍在機動性上也沒有問題,能有效的消滅遊擊隊,控製主要道路。”
“而且這些地方地廣人稀,冬季氣候寒冷,我們控製了主要道路後,隻需要一個冬天,遊擊隊自己都會消失。”
徐希顏是仔細分析了沙俄帝國在遠東的可用兵力後,才同意將這個計劃彙報給湯瀟逸。
沙俄帝國的野戰兵力要麼固守在重要城市,要麼進了華夏陸軍的戰俘營。
或者回歸了黑土地。
剩下的兵力,沙俄帝國根本不可能調動,不然那些城市和重要道路節點,可就成了不設防的。
那樣子的話,對華夏反而更好。
所以,派一支輕裝部隊敵後登陸,在陸軍計劃上完全是可行的。
之所以要彙報給湯瀟逸確認,是因為其中最難的不是組建混成部隊,不是快速推進,也不是應付遊擊隊。
而是跨越到敵後去登陸。
廟街在北方,海參崴的北方,沙俄帝國太平洋艦隊母港的北方。
要敵後登陸,就必須通過鯨海,漫長的運輸線就這麼暴露在沙俄帝國太平洋艦隊麵前。
想要完成這個計劃,必須要有海軍護航。
沙俄帝國肯定不會坐視不理,到時候也許就會爆發海軍大戰。
海軍主力肯定得北上,防備發生海軍決戰。
但此時的華夏海軍很忙,在檀香山,在南海,都有重要任務。
龍威龍武沒動,也是因為他們既要負責兜底,又要防備東瀛。
“海軍主力有其他任務,哪怕是福寧都去不了。”
湯瀟逸看了兩遍作戰計劃,又看了看蜿蜒的龍江,
“不過也不是沒辦法,國內的快速郵輪都抽給你,福星號能為你們護航。”
“我會讓海軍布置水雷陣,暫時限製沙俄帝國太平洋艦隊的行動能力。”
“同時讓戰列艦隊北上佯動,吸引沙皇的注意力。”
“你們趁著這個時間,應該能完成兩次運輸。”
“敵人已經不多了,注意把禦寒物資放在首位。”
“另外……”
湯瀟逸合上計劃書,龍江出海口,對開發北方的戰略價值還是不小的,
“既然運力不足,後麵暫時可以不要這麼多俘虜了,不然冬天運不出去,還得靠軍糧養著。”
湯瀟逸看了科技點,還差十幾萬,相當於隻完成了一半。
主要是俘虜太多了。
那不行呀,打這場仗的目的,就是為了殺人拿點。
大規模殺俘影響不好,而且把已經到手的俘虜送去修鐵路,明顯比之後重新俘虜來的方便。
反正戰鬥還沒結束,沙俄帝國陸軍還有個十來萬人,總能湊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