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卡洛夫最終還是執行了破交計劃,因為這是沙皇的命令,他不能違背。
哪怕知道最優選擇是縮在港口,儘可能不動彈,以節省燃煤,他也沒辦法說出口。
一旦說出口,就是質疑沙皇,質疑偉大的獨裁者。
馬卡洛夫不僅沒有質疑,反而將破交艦隊的規模擴大到了十艘!
“將軍,這樣不會浪費更多燃煤嗎?其實隻派一兩艘船,也能達成目的。”
尤金極為不解,十艘船,其中五艘大型戰艦全部出動,剩下五艘防護巡洋艦也都是快速戰艦。
快速戰艦不論大小,都有個共同點:燃料消耗大!
在這個時間點這樣做,明顯是不理智的。
“華夏帝國陸軍也是人,他們還去了更北邊,那裡更冷,更需要禦寒物資。”
馬卡洛夫做出了解釋,
“現在還沒那麼冷,士兵不可能穿著厚厚的棉衣、背著厚厚的棉被登陸。”
“華夏帝國海軍在廟街也沒有加煤點,加上陸軍也需要燃料。”
“這些東西肯定都會從南方運輸到北方。”
“我希望能夠捉到幾艘,這樣可以緩和一下我們的壓力。”
“多派幾艘船,就算華夏人想要自沉,也有機會搶救,或者弄一些物資回來。”
反正都要用煤,馬卡洛夫想著不如把任務做好些,同時看有沒有機會能俘虜幾艘貨船。
華夏人肯定會運輸禦寒衣物和燃料的,就算沒拿到這些,武器彈藥糧食藥品,什麼東西他都不嫌棄。
此時的沙俄遠東,雖然還沒有到彈儘糧絕,但隨著陸軍的失敗,彈儘糧絕已經是時間問題。
除非陸軍能重新打通道路,並且更進一步,擊敗華夏人,進入華夏領土,繳獲大量戰利品。
因為陸地運過來,不現實,而海上……
馬卡洛夫清楚的知道太平洋艦隊沒有能夠有所作為的餘地。
就算他們擊敗了華夏帝國海軍主力艦隊,也無法阻止華夏帝國海軍對海參崴沿途航線的封鎖。
沒辦法,海參崴的地理位置處於絕對劣勢。
華夏人甚至隻需要用幾艘炮艇,就能阻斷從南華夏海到鯨海的運輸線。
馬卡洛夫選擇了羅斯號作為此次行動的旗艦,這是太平洋艦隊最新最大的裝甲巡洋艦。
這艘船的航速能到20節,達到了主流萬噸裝甲巡洋艦的航速,
而且是沙俄帝國第一次用上了表麵硬化裝甲,雖然是最次的甲1型號,也就是哈維鋼早期版本。
但相比於留裡克的鋼麵複合裝甲,已經是巨大進步了。
艦隊離開海參崴,沒有像往常一樣向東南去和華夏帝國海軍的驅逐艦捉迷藏。
而是直接掉頭往北。
他們是去執行破交任務的,隻需要在北方等著,敵人的運輸船自己會來。
就算敵人有所發覺,運輸船沒來,他們的任務也完成了。
一路暢通,四個小時後都沒有華夏帝國海軍的影子出現,讓馬卡洛夫安心了一些。
“右轉,各艦保持5海裡距離展開,然後向北緩慢航行,注意節約燃料。”
馬卡洛夫覺得差不多了,不能離開母港太遠,畢竟他們燃料缺乏。
而且都是必經之路,在哪兒攔截都是一樣的。
十艘戰艦逐漸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