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約完泰奧菲爾後,法蘭西並沒有像他期待的那樣,向華夏帝國施加壓力。
因為法蘭西並不樂意看到這樣的合約被談成。
他們希望雙方點到為止,沙俄帝國不要再繼續把力量浪費到遠東。
尼古拉男爵決定不了這件事,法蘭西決定詢問一下聖彼得堡的意見。
“泰奧菲爾,駐聖彼得堡大使的反饋意見呢?還沒有消息嗎?”
法蘭西總理不滿的看著外交函件。
這是英吉利發的。
不知道英吉利從哪裡得知了沙俄帝國的最新條件,英吉利表現的相當有興趣。
這不,英吉利打著為了地區局勢穩定的旗號,要求加入這場談判中來。
自己的屁股都沒擦乾淨,就來陰陽法蘭西了!
馬上都要談完了,這時候讓英吉利加入,這讓人覺得英吉利的影響力比法蘭西更大嗎!
“根據大使的反饋,和我們得到的消息,沙俄帝國的態度很耐人尋味。”
泰奧菲爾皺著眉頭,他有些沒搞懂沙俄帝國的態度,
“沙皇尼古拉二世是主戰派,但態度仿佛並不堅定,在和談條件上,並沒有太堅定的方向,這是大使的原話。”
“沙皇的政府是主戰派,但卻充斥著停止談判,將戰爭繼續進行下去的聲音。”
“不過,談判的發起者也是沙皇的政府。”
“而談判的最大支持者其實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弟弟,米哈伊爾大公爵。”
“大公爵閣下支持雙方在東北亞重新劃定界限,退回容易防守的區域,並縮減太平洋艦隊規模。”
“整體上,大公爵閣下不願意在遠東繼續和大國發生衝突,尼古拉二世應該也是受他影響,有些猶豫。”
“另外,當前談判條件的最大支持者是皇後和幾名在陸軍任職的親王。”
“我們可以嘗試從米哈伊爾大公爵入手,去影響尼古拉二世的想法。”
“這也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泰奧菲爾說到解決方法的時候底氣不足。
沙俄帝國歡迎獨裁者,所以尼古拉二世如果足夠強硬,是可以不用管其他人的態度的。
但前提是他要有足夠的威望。
如何才能有威望呢?對於沙俄帝國來說很簡單,勝利,擴張,就能有威望。
而這次談判,沙俄怎麼也不像勝利者……
“就這麼做吧,不論如何,也得嘗試一下。”
總理還看著外交函件,
“想辦法在巴爾乾、克裡米亞搞一些摩擦,引起奧匈帝國的注意。”
…………
第二天,和談第六次正式談判第三次會議。
泰奧菲爾並沒有出席會議,他很忙,隻要不是具有重大議程的會議,他可以自己決定是否參加。
畢竟他不可能為了沙俄帝國和華夏帝國爭奪一個幾十平方公裡的小鎮而在這裡乾坐一天。
這個小鎮的人口甚至沒有他的員工多。
而且,他還要去想辦法在巴爾乾挑事。
雖然自從克裡米亞戰爭,也稱第九次俄土戰爭之後,沙俄帝國就停止了向南繼續擴張。
但隨著奧匈帝國的衰弱,巴爾乾半島上風起雲湧,沙俄也沒放過對這裡施加影響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