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之所載,六合之間,四海之內,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神靈所生,其物異形,或夭或壽,唯聖人能通其道。嶽秋合上手中的《山海經》,對其中描繪的那一段光怪陸離的世界悠然神往。
《山海經》曾被世人稱為古今三大奇書之一。當中記載的那一個宏大而又奇幻的神秘世界,至今也沒有人可以證實其真偽。雖然當中描繪的一些內容,讓人感覺太過荒誕與無法置信,但是有些內容,卻又是如此的真實。真實到居然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其原型。故此,對於山海經中所描繪的內容,一部分人認為那隻是古人杜撰的神話傳說,當不得真。而令一部人則認為,裡麵或許是記載了一個曾經出現過,卻不為人知,被時間淹沒的上一個文明。而也正是因為這種神秘與飽受爭議的不確定性,所以人們都將其稱之為天書。
嶽秋平時就喜歡收集這種“搜奇”類的書籍。而且隻喜歡這種古老的線裝書。因為這使他在翻閱書籍時,仿佛可以穿越時間長河,追溯到那個古老的時代,並且在紙張與字裡行間中,可以感受到那種古老與厚重的氣息。這種感覺,是如今的電子書無論如何也無法給予的。
窗外微風徐徐,泛黃的落葉飄過,帶來了秋的寒意。一陣清新的空氣自窗外吹來,拂動了掛在窗沿上的風鈴,發出叮叮當當悅耳的聲音。嶽秋泡著一杯清茶,繼續翻動手中的古籍。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麵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誇父,不得複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鯀死,三歲入腐,剖之以吳刀,化為黃龍。”
嶽秋手中的古籍很陳舊,就連每一頁紙張都已經泛黃,上麵的字跡還是古時候的繁體字,真的很難想象,在如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他還能尋到如此古老的物件。
嶽秋一遍又一遍的翻閱手中古籍,尋找裡麵關於“龍”的傳說。想解開一個困擾在心中多年的疑團。
在他的脖子上,帶著一塊淡青色的玉墜。這塊玉墜有成年人的掌心大小,為圓形,入手溫潤,並且散發著淡淡的柔光,透著一股古樸與久遠的氣息。而當年他的父親嶽陽在將其親手交給他時,曾鄭重警告,這是他們這一脈的祖傳之物,讓嶽秋一定要妥善保管。
當時年僅隻有五歲的嶽秋,在接過玉墜時看了又看,發現這就是一塊普通的玉石罷了,雖然年代久遠了一點,但是質地卻很一般,甚至連上成都算不上,家境殷實的他,實在是想不明白父親為何如此的鄭重其事。
而當他將這個問題拋出後,原本以為會招來父親的一番責罵。卻沒想到,他的父親突然露出一副神秘兮兮的神色,並且同時在他的耳邊小聲告訴他,這可不是什麼普通的玉石,很有可能是一片龍鱗!
“龍鱗?”
聽到這兩個字,當時才隻有五歲的嶽秋一下子愣住了。
有關於龍的傳說應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那是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司掌行雲布雨,是風和雨的主宰,常用來象征祥瑞。而華夏族人的心目中,龍的地位則更加尊崇,哪怕是到了如今這個時代,仍以龍作為華夏的圖騰。而華夏族人也一直都自詡是龍的傳人。
但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其實也早已經證明了沒有神的存在。更沒有龍的存在。
身為一個現代人,嶽秋自然是崇尚科學,不會相信這些。但是父親說的言之鑿鑿,說這是他們這一脈口口相傳的秘密。更是不管嶽秋的堅持,他的父親還是為他親自戴在了脖子上,並向他講述了一段塵封已久的秘密。
那是1934年的7月,在一個名為營川縣的地方,發生了一件震驚國內外,並顛覆了人們認知的詭異事件,史稱營口墜龍事件。
相傳在那一年的夏天,一連下了五天的暴雨,導致所有人不能外出,全部被困在了家裡。而五天以後,天氣終於放晴,有農民下田乾活時,竟在營口的田莊台發現了一個神秘生物。隻見它身軀長十幾米,周身都是墨綠色的鱗片,身下生有四足,足有四爪,嘴生長須,眼大如牛,並且頭上還生有雙角。
那個農民當場就認出了這是一條龍,而且還是一條活龍。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在連續數天暴雨過後,竟跌落在了農田裡。
後來這件事就鬨大了,被傳的街頭巷尾全知。很多人都爭相觀望,但是卻沒有一人敢上前。
而當嶽秋的先祖聽說這件事的時候,卻已經是第二天了。當時嶽秋的先祖才隻有九歲,和一群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前去看熱鬨,但是當他們到了那裡的時候,那條龍居然在一夜之間就突然憑空消失不見了。
沒有見到那所謂的“龍”,其他幾個孩子頓感無聊,就互相結伴直接返回了家中。但當時嶽秋的先祖那天卻正好想吃點葷腥,便沒有與其他幾個小夥伴一同回去,而是一頭鑽進了一望無儘的蘆葦叢裡,想著去抓一條魚解解肚子裡的饞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