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我並非在開玩笑,兩廣總督及其下屬在江南雄踞多年,為何能隱藏的如此之深,難道隻有被派去的欽差有問題?
我知你一心隻讀聖賢書,為人又良善,隻是你對朝堂管理並不擅長,還是不要摻和此事的好,一切交由皇阿瑪定奪。”
見兩個兄弟掐了起來,胤褆眼珠子都不知道往哪看了。
胤祉想以兄長身份壓人,卻被反將了一軍,這是嘲諷他除了讀書什麼都不會乾呢。
難得小四會如此下老三的臉麵,難道這其中還有自己不知道的事?
胤祉也不甘示弱的回懟。
“是為兄愚鈍,隻想著諸位大人勞苦功高的,沒有證據實在不好讓他們去大理寺受辱,既然小四你有自己的看法,我也不再多言。”
瞧瞧這話說的,知道自己沒有道理還要拉踩一下。
“三哥此言差矣,我是不懂什麼叫勞苦功高,隻知道在其位謀其政,我就不信還能有人比皇阿瑪更辛苦的。
既然有嫌疑就有這個義務去配合問話,莫說是大臣,就是皇親國戚皇子公主,也應該以身作則,你的思想太狹隘了。”
胤禛不在乎會得罪多少大臣,如今大清兵力強盛,百姓富足,該是時候進行一場改革了。
大清需要進步,而這些隻知道拿俸祿不知道做事的大臣必然會被淘汰,他要建立一個相對公平公正的王朝。
既然太子做不到,那就由他親手接過這項重任。
或許是兩個皇子在朝堂上爭論讓康熙麵上有些難看,他沒給胤祉回嘴的機會。
“你們兩人說的都有道理,隻是有幾位大臣的清白朕還是能作保的,就彆去大理寺折騰了。”
康熙點了幾個人名,都是年紀大的幾朝元老,不過其他人就沒這麼好的運氣,被皇上勒下朝後立刻去大理寺報到。
幾個被赦免的老臣特彆感動,其他人卻都是一臉菜色。
而且皇上這種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也讓人看不清他心裡到底向著哪方。
“多謝皇上體恤!”
四貝勒對此有些不滿,“皇阿瑪,此事不妥,兒臣還是覺得都去一趟為好,免得有漏網之魚。”
“你這孩子可真是……”
康熙做出一副被氣的頭疼的模樣,指著胤禛,卻看到對方梗著脖子一臉的不服氣。
“算了,你這一趟也是辛苦,又帶回了噶爾丹王的人頭,就晉為郡王爵吧,其他事不必再提。”
話剛說完,康熙就讓梁九功宣布退朝,估計也是怕胤禛再糾纏此事。
大臣們此時也是自顧不暇,都沒人提皇上在此時晉爵不妥,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皇上是在用爵位來堵他的嘴。
可冷靜下來仔細想想,就能知道康熙有多偏心,先不說大阿哥熬了多少年才是個郡王,就連胤祉如今也才是個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