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艾米正有此意,答應下來。
第二天是周一,林義龍帶著艾米的奶奶去了溫布利的兩位表弟的超市——然後任奶奶帶著行李在溫布利附近的薩德伯裡住進了一家退休人員公寓,開始她在倫敦的獨居生活。
花費了整整一天,林義龍和艾米(周一正休)到了傍晚才忙活完,不過也沒時間繼續溫存,林義龍要直接回到南威爾士,和耶昂姐妹商議譚雅和娜塔莎的未來進路。
小耶昂姐妹即滿三歲,到了多動且基雷的房子裡到處都是兩個女兒頑皮的痕跡,幼兒園的指導教師沒辦法在照顧其他孩子的同時發散掉兩個女孩的活潑,放話出來,要麼譚雅和娜塔莎的父母好好解決,要麼請兩個搗蛋鬼另謀他處。
幼兒園這樣做無可厚非,畢竟隻是一個幫助父母照看孩子的地方——雖然也提供早教,但考慮到各個孩子的生長進度的不同,不可能要求一個收入隻有兩萬三千多鎊的幼兒園教師去針對每一個幼兒推出什麼個性化的教育方案。
林義龍自然不是什麼早教專家,雖然他和女兒們的關係屬於非常信任的那一類,但有的時候還是有些怯懦,覺得自己當不好一個合格的父親。話又說回來,早期教育畢竟還是有從事這方麵專業的教育者,是可以拿錢聘請的——換句話說,就是最合理的規劃者。
這位林義龍和耶昂姐妹選擇的早教專家,通過一周的觀察和測驗,安排的時間表,除了每天兩個小時的語言課以及常識課,剩下的時間表都是姐妹倆興趣組的課程——令人咋舌的是,小耶昂姐妹選擇的,是鋼琴和芭蕾。
林義龍本能地覺得和自己的興趣有關。
怎麼說呢,小孩子們——或者說成年人也一樣——需要的是一種讚成和鼓勵,好的方麵是這樣,壞的方麵也是這樣。這種讚成和鼓勵,有的時候是通過外界的他人讚成,有的時候是自我讚成。很多時候,因為各種原因的教育缺失,或者不經意間流露出的肯定,讓孩子們往“應該在社會價值上不被支持”的方向上:比如大人們之間的聊天,想打發孩子們自己去找樂趣的時候,有些時候就是這種不經意間流露出的肯定。
所以,林義龍本身,在孩子們麵前一直是充滿著笑容的,給予她們肯定的——隻要他稍稍不悅,就可以讓這種和善的微笑去掉,變成冷峻的樣子。女兒們就能從他的表情上讀到“父親不喜歡,所以我不應該做”這種情況。林義龍幾乎時時刻刻都在關注女兒們的生活起居,陪她們玩,和她們一起吃午飯,給她們讀故事會,弄些機械類的小玩意一步一步的講解,非常非常耐心。
小孩子們的模仿對象和參照對象隻可能父母親人或者兄弟姐妹這樣的親近人:林義龍喜歡遊泳,喜歡鋼琴,喜歡芭蕾;讓譚雅和娜塔莎覺得興趣往這邊“更有可能”獲得父母雙親的肯定和讚揚,於是下意識地就選擇了這些。
既然選定了某種興趣,就需要培養,然後慢慢付出一些努力,最後使之成為愛好。
儘管孩子們的年齡並不能正式地開始接觸童子功,也沒到練軟開的年紀,可常識一下音樂以及美育啟蒙教育總是沒錯的,正好也散發一下精力。
不過,孩子們所在的幼兒園並不支持這些,想要專業的輔導就隻能在外麵找。找這種輔導教師也依然是一筆開銷,而且因為興趣班可能會占用幼兒園的看護時間,需要家長接送。
每天送女兒們去這些興趣班的任務還是由林義龍來承擔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