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好了,我已知曉!”馮詡讓衙役給了老漢一把銅錢,算作酬勞。
特使在,怎麼也得體現自己平易近人,沒有壓榨百姓。
“草民不敢!”老漢嚇到,能讓自己和兒子平安歸家就感激不儘,哪敢接官老爺的錢。
“叫你拿著就拿著,囉裡囉嗦的作甚?”馮詡有些生氣。
特使麵前你一副老鼠見了貓的慫樣兒,好像我把百姓怎麼了似的!我有那麼不堪麼?
“多謝大人!多謝大人!”老漢見官老爺生氣,忙接過錢,道過謝,一溜兒煙跑了。
“再去找幾個農人來!”馮詡看著倉皇離去的老漢父子,心中不踏實。
前後找來七八個農人體驗,年齡有青壯、也有老人,不同年齡段的人體驗不同。
最終都眾口一詞,這犁比往常的犁用起來輕省許多,確實是好東西。
馮詡這才心滿意足回去寫公文,並把多人試驗也一一彙報上去。
隨信同去的還有粉條、魔芋粉,包括製作方法、食用方法等
韋叔同、李伯淹也沒閒著,各自寫了密奏,也彙報了梧縣荒溝村的動靜,特彆是對俚人的做法。
以及後麵自己即將去梧縣核實,若有效,將在嶺南複刻推廣等,事無巨細全向朝廷奏報。
三人各有側重點,上麵的人能捕捉到更多信息,不會覺得他們串通一氣在糊弄。
而且送達的加急程度不同,錯開時間抵達長安,接連好消息,能讓上麵高興幾天。
這些時日朝廷因為京師、關中蝗災後遺症,搞得頭大,需要好消息提振人心。
嶺南通往京師的官道上,馬蹄噠噠,驛卒不停揮鞭狂奔,背上背著一個包袱。
“快!嶺南急報!”到了驛站,驛卒跳下馬大聲道。
驛站立馬有人跑出來,接過包袱和公函,從馬廄裡牽出馬,接力下一程。
交接後的驛卒累得要死,擦著頭上汗水,謝天謝地,總算在規定時間趕到。
“這兩日是咋啦?嶺南道連著急報,出啥事兒了?”驛丞看著遠去的快馬嘀咕。
弦月高掛,地上一片霜冷,深秋時節,長安的夜已經很冷。
京城中書省內,值守的中書令房玄齡在批閱公文。
房玄齡乃前朝科考選拔出來的秀才,頂尖人才,都是著眼治國之策的宏才,非進士可比。
隋朝前後總共選出十三位,最後為大唐所用,包括崇文館大學士孔穎達。
房玄齡嗬了嗬有些凍的手,憂心忡忡歎口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