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蘇家破院,圍了許多人看熱鬨,小桃見到蘇櫻,忙大聲喊。
“咋啦,小桃!”蘇櫻不明所以。
“快看,好多好東西!”小桃拉著姐姐的手,院裡放了好幾捆棉花、素色細葛細麻布匹。
“你送的?”蘇櫻轉過頭問胡二郎。
村裡人可買不起這些東西,棉花是金貴之物,細葛細麻是殷實人家穿的。
都不是窮苦人家買得起的,也舍不得,縣城都不多見。
在場人中,最有可能的是胡二郎,他家有雜貨鋪,又在縣城。
“咳咳,是!”胡二郎輕咳一聲,低聲道。
“我過幾日要隨福東家遠行,過年都不一定回來,天氣轉涼,想著你家應該需要這些禦寒之物,州府便宜,順路捎了些。”
流放幾千裡,那會兒正是夏季,帶的是薄薄的被褥,冬天可扛不住。
“謝謝,太感謝了!”蘇櫻道謝,“我正愁上哪兒去買,你就送來,真是及時雨!多少錢,我把錢給你。”
蘇櫻知道家裡這些日子掙的錢根本不夠支付,但不能裝迷糊不付錢。
“彆!”胡二郎擺手,湊近蘇櫻低聲道。
“這是謝禮,因為你的粉條,我家雜貨鋪生意才興旺起來,如今又結識福東家,後麵隻會更好!這點兒東西就當我的謝意。”
“這怎麼好意思?不過胡東家盛情難卻,那我卻之不恭啦!”蘇櫻笑嘻嘻道謝,想著怎麼回報人家。
這棉花不是現代農田種植的棉花,而是木棉。
古代禦寒,南北不同,北方富人以蠶絲被、裘皮、狐皮等動物皮毛保暖。
南方則是鴨絨、木棉等物填充被子保暖。
窮人用蘆花做填充物,根本不保暖,古代冬天窮人不是餓死就是凍死。
木棉是木棉樹結的籽實爆開後裡麵的白色纖維,這種木棉纖維短,韌性差,不能紡織。
且木棉樹生長周期長,怕冷不耐寒,隻適合在部分南方生長,木棉一直未能成為主要禦寒之物。
後世用的棉花,最早出現在印度河流域,南北朝時期,棉花從南洋諸國傳入中原。
但因為紡織技術問題,人們沒有認識到它的價值,僅僅將它作為觀賞植物。
唐代高昌是產棉之地,唐軍滅高昌,將棉花種植技術帶回中原。
宋元時期,中原有若乾地區種植棉花,隻有權貴們才穿得起棉花製成的衣物。
那時棉花紡織技術最發達的是瓊州,黎族婦女善紡織。
黃道婆將棉花紡織技術、生產工具從瓊州帶回內地,並傳授,使內地紡織技術得以極大提升。
棉花真正成為百姓穿得起的衣物,得益於明初朱元璋在全國大力推廣棉花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