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剛入冬那會兒,哈什螞是最肥的時候,眼巴前開了春,卻是最乾淨的時候。
你想啊,過了一冬天,哈什螞肚子裡那點食兒,可不全都排乾淨了嗎?
經過整整一個冬天,母哈什螞肚子裡就剩下厚厚的油和數不清的籽了,彆說啥營養不營養,單單一口咬到嘴裡,那奇妙的滋味和口感就是一種享受。
不過這東西想要做的好吃,頭一條要舍得放油放料。
不單單是哈什螞,絕大多數野牲口的肉想要做的好吃,全都是一個路數。
這也是眼巴前大多數人不待見這東西的緣由,人人肚子裡都缺油水,偏偏油水不好搞,有幾個人舍得重油重料搗鼓這些玩意兒?
即便是吳老疙瘩這種沉迷性選手,家裡也不會常備各種大料和足夠的油脂,還是趙鳴他們來的時候帶來的十多斤熊肉,特意挑了肥肉多的部位,這才沒浪費這麼多哈什螞。
肥膩膩的熊肉切成薄片,直接在大鐵鍋裡煸炒,等到油脂被煸炒出來,原本腥臊的氣味就變成了一種焦滋啦的香味。
家裡有啥大料就往鍋裡下一點,最後多放點大醬,更加特殊的香味頓時在院子裡彌漫開來。
有啥說啥,單單這小半鍋熊油炒大醬,就是燉鞋底子都有滋有味。
寒冷的天氣在起到保鮮作用的同時,也把整整十口帶哈什螞全都凍僵硬了,省去了用開水燙的步驟。
直接用清水淘洗儘泥沙,整隻整隻的哈什螞就可以直接下鍋了。
開春的哈什螞就這麼點好處,肚子裡的臟東西早就排乾淨了,用不著費勁巴拉開膛折騰。
添了水煮沸的大鍋,直接下進去半口袋的哈什螞,蓋上鍋蓋咕嘟十五分鐘,就能開造。
這東西全靠葷油和大醬提味,整治出來確實好吃,可在眼下的人們看來,太過浪費了。
東北這片大地,物產是真的豐富,後世人難以想象或者說難以理解,放著這麼多隨手可得的好玩意兒大家夥都不願意吃,究竟是為了啥?
說白了還是窮鬨的,這老大一鍋哈什螞,除了大醬之外,煸炒的熊肉就得有四五斤,而且炒出來的油脂全都一鍋燉進去了,不存在慢慢吃的說法,實在是太過奢侈。
彆說眼巴前了,即便是兩三年之後,分產到戶了,家家戶戶都養的豬,殺年豬煉的葷油那也是精心寡意最少吃大半年!
正經想要做出好滋味,哈什螞這東西沒有熊肉你就得用上好的五花肉煸炒打底,地主老財家也經不起天天這麼禍禍。
類似的狀況,還適用於絕大部分逮魚摸蝦的戰利品。
大東北的冷水魚後世名聲響亮,味道鮮美價格昂貴,可是在眼下,輕易還真沒人願意費勁捯飭。
事情就是這麼奇幻,許多後世人看起來無法理解的情況,往往都是因為最簡單的窘迫造成的。
做好的醬燜哈什螞端上桌,再配上幾個簡單的小菜,最後在整個蘸醬菜,足夠一大幫人美美的吃上一頓了。
吳老疙瘩今天是真開心啊,類似於後世的釣魚佬狂拉猛拽大半天,爆護而歸,過癮到沒邊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