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兵戈險,東門獸潮疾。
北方有餓狼,中原烽煙起。
一夜之間,整個天下仿佛徹底亂了。
先是獸潮衝擊東門關,令得東域之地岌岌可危。
而後玄陰教在東域的精銳儘數被滅,導致玄陰教徒“群蛇無首”開始四處作亂。不得已,鎮武司四處鎮壓玄陰教徒,弄得人心惶惶,東域各地烏煙瘴氣。
接著便是西南之地戰火重燃,幽王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一路過關斬將,連下三城,兵至丘臨郡境內。幸好此地城關險要,易守難攻,又有三路勤王大軍支援,這才將幽王大軍暫時攔下。
不過許多人心裡都很清楚,如果沒有意外,最多半月,丘臨郡便會被幽王大軍踏破城關。
好在每次攻城略地之後,幽王大軍都未屠戮平民百姓,也沒有任何強取豪奪之舉,可謂軍紀森嚴。
這倒是讓許多百姓暗暗鬆了口氣,甚至民間還有不少人都在誇讚,幽王大軍乃仁義之師,他們大肆鼓吹著恭迎王師,然後發兵北上,奪回故土。
如果說,前麵都隻是內亂,南魏朝廷還能穩住局麵,那麼北方的契遼大軍屯兵北地,想要乘虛而入,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這下徹底坐不住了。
眼下中原之地烽火狼煙,還有妖邪作亂,根本經不起契遼蠻子的折騰,一旦契遼統兵南下,南魏將有覆滅之禍。
為了穩住中原動蕩的局勢,最終初武皇帝決定南拒幽王、議和契遼。
然而諷刺的是,契遼派出的議和使者不是彆人,竟是曾經的魏武太師——蔡伍。
至於南魏朝廷一方,則派出新任太師周承安。
沒錯,就是青山鎮的縣令周承安。不過初武皇帝登基之後,他便以帝師的身份被火速提拔成為南魏太師,百官之首。
南魏朝廷能夠在南方快速站穩腳跟,周承安可以說功不可沒。
一個是前朝的太師,一個是今朝的太師。
隻是同樣的身份,不同的立場,讓人頗為唏噓。
當然,如今的蔡伍可謂誌得意滿,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渾然忘記了自己貪生怕死,背主求榮時的嘴臉。
相比之下,周承安代表南魏朝廷主動議和,自然要低人一等。
而談判期間,南魏與契遼之間展開了不少明爭暗鬥,都在試探對方的底線和弱點。光是禁衛司和四聖院就死了數百人,這些人都是精銳中的精銳,高手中的高手。可惜他們沒有死在沙場之上,隻是默默無聞的死去。
或許沒有人會記得他們的名字,更不會留下他們存在過的痕跡。
……
三天後,議和談判結束,雙方各自離開。
隻是周承安離開的時候,背影佝僂,仿佛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反觀蔡伍等人卻是昂首挺胸,飛揚跋扈。
待周承安返回朝堂,看上去麵黃肌瘦,雙眼血絲,整個人的狀態都有些頹廢。
不用問也知道,這次議和談判必然無比屈辱,饒是以周承安的傲骨也難以承受。
契遼雖然同意退兵,但是卻要南魏每年繳納三千萬歲幣,這讓本就不太富裕的朝廷更是雪上加霜。
如今僅僅如此也就罷了,畢竟魏武王朝時期,北關之盟就有過先例,隻是當時繳納的比較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