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劉傻子教授、海洋爺爺、計算機姐姐、科學博士帶領科學奧秘探索小分隊海洋奧秘探索行動組的同學們潛水,考察海洋礦產寶藏。小燕子說:“我認為,海底石油的形成,來自於一些動物屍體形成的沉積物。”
小聰說:“我知道,大陸邊緣與小洋盆鄰近陸地,常有大河水流注入,帶來了大量富含有機質的沉積物,這些沉積物對石油的形成大有作用。”
小燕子說:“我認為,這些沉積物被沉積的泥沙埋藏在海底,構造運動使盆地岩石變形,形成斷塊和背斜。伴隨著構造運動而發生岩漿活動,產生大量熱能,加速有機質轉化為石油,並在圈閉中聚集和保存,成為現今的大陸架油田。”
劉傻子教授說:“小聰、小燕子,你們的回答,有一定道理,確切地說,埋藏在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氣,不論其生成環境是否屬於海洋環境,都將列入海底石油資源。海底有石油,這在過去,是不大好理解的。自從19世紀末海底發現石油以後,科學家研究了石油生成的
理論。”
“什麼叫做油氣藏呀?”小波、小明問。劉傻子教授說:“油氣藏往往是兩種或幾種類型的油氣藏複合出現,多個油氣藏的組合就叫油氣田。沉積岩內生成的烴類,經過運移,進入多孔粗粒的沉積層,或有孔隙和裂隙的岩層內聚集。這類孔隙性儲集層,多屬於海退或海侵期的濱海相、河流相或生物礁相沉積。”
海洋爺爺說:“隻要能找到儲油構造,就可以找到油氣藏。在儲油構造裡,由於油、氣、水比重不同,而發生重力分異:氣在上部,水在下部,而石油層位居中間。儲油構造包括油氣居住的空間——儲油氣藏集層,覆蓋在儲集層之上的不滲透層——蓋層,以及遮擋油氣進入後不再跑掉的‘牆’—封閉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石油與天然氣聚集在具有封閉條件的各種類型圈閉內,如構造圈閉、地層圈閉或混合圈閉等,才能形成油氣藏。”科學博士說。
“由於重力分異作用,天然氣聚集在含油氣構造的頂部,中部為油環,低處為水體。因生油母質類型不同、差異聚集或油氣運移等因素,一個構造帶,可能全部為氣田;另一個構造帶,可能全部為油田。”計算機姐姐說。
“我明白了,油氣藏的形成,包括油氣的生成、運移和儲集等一係列複雜過程。海底沉積物內富含有機殘餘物,其主要來源為浮遊生物,如藻類和細菌。”小燕子說。
“這些有機碎屑物,隨同泥沙沉到海底後,富含有機物的細粒沉積,在缺氧的條件下,開始有機物化學性質的轉變,微生物活動是這種轉變的主要因素之一。”科學博士說。
細菌作用產生的甲烷氣體,可在沉積淺部儲層中形成天然氣水合物。石油生成需要50~60c以上的溫度、一定的壓力和一定的地質年代。這樣的條件,在埋藏深度大於1000米時才能達到。
計算機姐姐:“這些有機物質,包括陸生和水生的繁殖量大的低等植物,死亡後,從陸地搬運下來,或從水體中沉積下來,同泥沙和其他礦物質一起,在低窪的淺海環境或陸上的湖泊環境中沉積,形成了有機淤泥。這種有機淤泥又被新的沉積物覆蓋、埋藏起來,造成氧氣不能自由進入的還原環境。”
海洋爺爺說:“粗粒沉積物還可能被海洋濁流帶到海底,形成濁積岩,與富含有機物的細粒生油岩間互成層,形成良好的生油、儲油和蓋層組合。”
科學博士說:“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海上油氣田,大都分布在淺海大陸架區。原始有機物質的類型,在生成油或氣的相對豐度方麵,起著重要作用。富含浮遊生物、細菌等有機質的沉積物,與湖泊、澙湖或海洋沉積環境有關,這類有機質;被認為是生成石油的主要母質。”
計算機姐姐說:“植物表皮、孢子、花粉、樹脂質和木質素等有機質的沉積物,與近岸環境和河流相沉積環境有關,樹脂質和木質素等,被認為是生成天然氣的主要母質。殘餘有機碳達0.5%以上的泥岩和頁岩,被認為是有利的生油岩。殘餘有機碳超過0.1%的碳酸鹽岩,也可以是好的生油岩。”
科學博士說:“中國有470多萬平方千米的遼闊海域,有18000多千米的漫長海岸線,淺海大陸架開闊,渤海、黃海、東海及南海的南北兩翼,都有麵積廣大、沉積巨厚的大型盆地。石油和天然氣的蘊藏量極大,中國的海洋石油開采,已初具規模。”
小聰問:“我知道,海底石油是怎樣形成的,我想問,為什麼說沉積層盆地是石油的故鄉?”
科學博士說:“沉積盆地在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中,隨著地殼運動,滄海桑田的變化,海洋變成陸地,湖盆變成高山,一層層水平狀的沉積岩層,發生了規模不等的撓曲、褶皺和斷裂現象,從而使分散混雜在泥沙之中具有流動性的點滴油氣,離開它們的原生之地(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