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夢石采訪風箏王_傻子怪才傳奇人生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傻子怪才傳奇人生 > 第742章 夢石采訪風箏王

第742章 夢石采訪風箏王(1 / 1)

這個時候,小夢石說:“沈明貴爺爺,我質問你,劉傻子爺爺買風箏送給你,你挨打時他護著你,可是你呢,為什麼你總喜歡諷刺劉傻子爺爺,與他對著乾。”

沈明貴笑嘻嘻地回答:“小家夥,我說不過劉傻子,寫不過劉傻子,打不過劉傻子,而且,我追求程萍、林燕子,他橫刀奪愛,小家夥懂嗎,為了愛情,我不諷刺他行嗎。”

於張喜說:“沈明貴,你與小孩子談愛情,真是臉厚,彆打耽誤劉夢石采訪風箏王的介紹。”

劉傻子說:“我與姚鐘鎮的談話圍繞著風箏文化,姚鐘鎮說,某出版社約他寫《風箏文化》。風箏是中華民族的發明之一,中國風箏在世界享有盛譽,為世界科技發展作出了貢獻。例如,飛機、滑翔機、避雷針的發明,都曾受到風箏原理的某些啟示。雖然老人談了這些,我還是認為,當過小學美術老師的姚鐘鎮,收入號稱風箏王,對風箏有所研究,但要寫好風箏書可不容易。”

於張喜對大家說:“劉夢石,我當時看出你的疑惑,便告訴你,姚鐘鎮之所人稱‘風箏王’,可不是浪得虛名,他放了六十年風箏,他家是風箏世家,四代人都善於‘玩’風箏。他們一家人在節假日裡聚會,以做風箏比賽為樂,連十歲的小孫子也不甘示弱。姚鐘鎮每年均做二百多個風箏,按六十年計算,大約做了一萬多個。姚鐘鎮設計的風箏有一百多種,飛龍、蜈蚣、老虎、蝴蝶、寶石花,五花八門。”

沈明貴說:“我記得《長江日報》上曾刊登過這樣一篇新聞,有一年,中外足球隊正在新華路體育場激戰時,一個‘女少先隊員’型風箏飄到了球場上空,全場四萬球迷為之傾倒,其中,有的外國球迷歡呼著給風箏拍照。後來我才知道,這風箏就是姚鐘鎮的傑作之一。”

小夢石插嘴說:“是啊,劉夢石爺爺聽了於張喜爺爺的介紹,看了《江城日報》對姚鐘鎮風箏的報道,作為一個風箏愛好者,對風箏王姚鐘鎮頓時敬佩得五體投地。”

沈明貴調侃說:“小傻子,什麼叫五體投地。”小夢石做了一個趴在地上的動作,程萍、劉媛媛、林燕子忍不住笑起來。

劉傻子繼續說,我萬分驚訝,姚鐘鎮做的風箏,最大者為“飛天蜈蚣”,長達二百五十米!能在天空中平臥,也能夠搖頭擺尾,節節蠕動,如活的一般。這巨大的風箏早晨放上天,晚上才收回來,可謂“飛得高、飛得穩、飛得久”。

於張喜說,姚鐘鎮做小型風箏,尺把長的,居然也能自由自在地飛翔。行家們評議說:“姚鐘鎮做的風箏結構合理,布局平衡,鬥線適中,式樣新穎。姚鐘鎮做的風箏,若是抗風的,在五、六級大風中都不倒栽空。輕爽的,微風也能上天。”

劉傻子說,我記得,我問姚鐘鎮:“風箏為什麼能夠飛起來。”姚鐘鎮說:“風箏在空中飛,需要幾個要素,一是風力;二是牽引力,三是揚力。空氣可以分成上下流層,通過風箏下層的空氣受風箏麵的阻塞,空氣的流速減低,氣壓升高;上層的空氣流通舒暢,流速增強,致使氣壓減低;揚力即是由這種氣壓之差而產生,這正是風箏能夠上升的原因。風箏在風力、牽引力和由此產生的揚力的作用下,在空中基本達到受力平衡。風力的方向基本上是水平方向,而風箏受風的角度和上揚力的大小,可以由提線方便地控製。”

我記得,我對姚鐘鎮說:“我有體會,幾次練習後,我漸漸掌握控製風箏的技巧。放風箏的時候,一般是一抽一放。抽的時候,因為風箏提線一般放在風箏麵靠上的位置,加大牽引力可以控製風箏角度變小,上揚力增加,風箏穩步上升。”姚鐘鎮說:“放的時候,即平衡的風箏牽引力變小,在風力和揚力的合力作用下,風箏會飛高飛遠,但是必須很快又抽,以保持風箏的角度穩定。風力正盛的時候可以多放線,當風力稍有下降,就收一些線。”

想到這裡,我對任惠、張喜與沈聰明說:“風箏王姚鐘鎮介紹了風箏的類型。一是軟翅風箏,二是硬翅風箏。軟翅風箏的特點是它的升力片(翅)是一根主翅條構成翅子的下布是軟性的,沒有主條依附,主體身架多數做成浮雕式。它的造型多數是禽鳥或昆蟲。鷹、蝴蝶、蜜蜂、燕子、仙鶴、鳳凰、蜻蜓、螳螂等皆屬此類風箏。姚鐘鎮還說:‘濰坊還有一種可拆裝的軟翅風箏,把傳統的上下分開的蝴蝶翅膀,改為活翅膀,固定骨架,便於折疊,放飛效果逼真,或頂的翅膀一張一弛,保證了風箏的穩定性。’”

於張喜說:“我當時在場,風箏王姚鐘鎮談到硬翅風箏的特點,是升力片(翅)用上下兩根橫竹條做成翅的形狀,兩側邊緣高,中間凹,形成通風道。翅的端部向後傾,使風從兩翅端部逸出,平著看像元寶形。如有的城市流行的米字風箏、花籃、鴛鴦、喜鵲、鸚鵡等,這種風箏的硬翅是固定的形式,而硬翅範圍以外的造型與骨架結構,則隨內容題材的不同而變化。”

劉夢石感慨地對張喜、任惠與沈明貴說:“姚鐘鎮先生告訴我說,他在一個中學看完風箏比賽後,又給青少年風箏迷上風箏課。熬到很晚,他沒有趕上最後一班車,隻得步行回家。數公裡路對一個累了一天的老人太漫長了。姚鐘鎮走走歇歌,邊走邊打磕睡,回到家裡已是深夜。老伴埋怨他,但他卻笑道:‘我今天最快樂!’”

任惠說:“當時我是礄口區委宣傳部負責人,我聽說過,武鋼風箏協會及一些小學、幼兒園請姚鐘鎮去講授風箏課,他認認真真地作準備。有個企業撥一千元作為講課費。姚鐘鎮把錢轉交給體委。他說:‘我有義務普及風箏知識。’”

劉夢石頗有感觸地說,記得我采訪“風箏王”時,翻開了他彆致的《風箏日記》,上麵寫著做風箏的經驗體會,還畫著千姿萬態的風箏。翻著翻著,一行文字躍入我的眼簾:“一位西方學者感歎地稱,風箏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重大發明之一!中華兒女有責任弘揚風箏文化!”,我想,“風箏王”姚鐘鎮的精神動力就在於此吧。姚鐘鎮關於風箏的知識淵博,關於做風箏的實踐經驗特彆豐富,對風箏文化的追求十分執著,所以才能在風箏文化的開發上碩果累累。

於張喜文史作家說,在《紅樓夢》第七十回中,賈寶玉、林黛玉及眾姐妹丫鬟在大觀園裡放風箏,這一場景不僅是對春天歡樂時光的描繪,也蘊含著深刻的人物命運暗示。

李任惠科普作家說,在這一回中,眾人因為撿到一隻蝴蝶風箏而興起放風箏的念頭。賈寶玉放的是美人風箏,林黛玉的丫頭放了黛玉的風箏,而其他人物如薛寶琴、探春等也都放了自己的風箏。放風箏的過程中,探春的鳳凰風箏與其他風箏攪在一起,預示著探春未來的命運。

沈明貴編輯說,放風箏的場景在《紅樓夢》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風箏的放飛和斷線,常常被用來隱喻人物的命運和結局。例如,探春的鳳凰風箏與其他風箏絞在一起,暗示了她將被迫遠嫁的命運。此外,黛玉放掉風箏不忍心,可能暗示了她不願意離開賈府的心境。

劉夢石作家說,在古代中國,放風箏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還被認為可以放走晦氣。在《紅樓夢》第七十回中,黛玉剪斷風箏線,希望把病根都帶了去,這也反映了當時的一種風俗習慣。在87版《紅樓夢》電視劇中,雖然原著中有放風箏的情節,但由於篇幅限製,這一場景並沒有被完整地呈現。而在新版《紅樓夢》電視劇中,放風箏的場景有所展現,但具體細節可能與原著有所不同。

小夢石說:我是小劉夢石,我有電腦搜素功能,讓我來說吧,《紅樓夢》第七十回的放風箏場景不僅是對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寫,更是對人物命運和性格特點的深刻揭示。通過風箏的放飛和斷線,作者曹雪芹巧妙地預示了主要人物的未來走向,增加了作品的藝術深度和悲劇色彩。

文史作家於張喜最後說,放風箏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活動,早在古代就已經存在。風箏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觀點認為風箏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木鳶,由著名的工匠魯班所創。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紙鳶起源於漢初,與韓信有關。風箏在古代不僅是一種娛樂工具,也曾被用作通訊求救的手段。隨著時間的推移,放風箏逐漸成為清明節等傳統節日的習俗,象征著放飛煩惱,迎接新的開始。

(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末世危機,我的老公來自古代 表白的清冷學長,竟是反差學姐 諸葛會物理孟德擋不住 執戒起源 殺殺人,泡泡妞 替身醫女,一巴掌給病嬌皇子打爽了 女俠你且慢 覺醒鑒寶讀心術,我撿漏狂賺百億 世子你彆亂來 大一實習,你跑去749收容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