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通往勝利的道路之上,無數英勇無畏的明帝國軍人慘遭無情地屠戮。
十九軍軍長望著這慘烈的場景,心中充滿了無儘的無奈和悲哀。
但他深知自己肩負著使命,唯有繼續發動攻勢。
才有可能完成光統帝朱肚皮所下達的指令。
否則違抗皇命的後果將不堪設想,恐怕他自身也難以逃脫嚴厲的懲處。
就在此時後方匆匆趕來的第五軍軍長心急如焚地喊道:“光譜兄!趕快讓兄弟們撤退吧,莫要再做無謂的犧牲了!”
聽到這話趙光譜臉上浮現出憤恨之色,咬牙切齒地回應道:“可是啟年兄啊,此乃陛下親自下的命令!”
張啟年重重地歎了口氣,緩緩說道:“我自然知曉這是陛下的旨意,但以目前的形勢來看,眼前這條堅固的防線,咱們真有能力攻破嗎?即便再調來六萬兵力,恐怕成功的希望依舊渺茫至極!”
為了應對這場戰鬥,張啟年從未停止對敵軍漢武軍的深入調查。
然而隨著了解的不斷加深,他愈發清晰地認識到雙方實力之間猶如天塹般的差距。
身為排名前五的禁軍部隊,他所率領的第五軍向來都是精銳中的翹楚。
但當麵對漢武軍時,那種深深的無力感卻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令他倍感挫敗。
趙光譜緊緊地凝視著眼前的張啟年,目光如同兩道銳利的箭芒,試圖穿透對方的眼眸和麵部表情,探尋出哪怕一絲一毫的蛛絲馬跡。
畢竟張啟年可是禁軍序列中的第五軍將領,即便犯了錯,最多也不過是挨一頓訓斥罷了。
然而他趙光譜就不同了,身為禁軍序列的支脈,一旦稍有差池,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
一個不小心,便可能會遭受極為嚴厲的清算。
因此他必須得仔細觀察張啟年,確定他所說的究竟是不是真話。
萬一他真的聽從張啟年的命令將部隊撤回,而後張啟年卻矢口否認曾經下達過這樣的指令。
那麼這黑鍋可就得由他趙光譜來背了。
到那時張啟年完全有可能把責任一股腦兒都推卸到他的身上。
麵對這種情況,他趙光譜又能如何呢?
難道還能跟張啟年當麵對質不成?
(架空後劇情稍微普及一下世界框架,可以將明帝國當做國府,禁軍也就是所謂的中央軍)
“光譜兄不用試探了,朝廷目前的情況你我都清楚,這次其實是個機會,如果能夠掀翻這十四國聯軍,對於大明來說那是一場載入史冊的勝利,我不希望這次的戰爭失敗,更不希望你我二人的名字被當做背刺者載入其中!”
就在這時張啟年揮手讓所有的士兵和軍官退下之後。
緩緩開口說道:“啟年兄,你當真如此打算?”
聽到這句話趙光譜不禁心頭一顫,滿臉震驚地反問道。
這些年來,朝廷內部可謂是亂成了一鍋粥,各個派係之間猶如水火不容,彼此攻訐殺伐不斷。
這般無休止的內鬥,使得我們偉大的帝國在過去將近半個世紀的漫長時光裡,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步可言。
如今隨便一個蕞爾小邦竟然也膽敢對堂堂大明肆意欺淩、百般羞辱。
試問諸君,你們能甘心忍受這等奇恥大辱嗎?
遙想當年思宗在位之時,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啊!
彼時之大明,軍威浩蕩北擊凶悍無比的毛國,使其不敢輕易犯境。
南征狡黠善變的猴子和棉墊之國,聲震南洋諸邦,令其敬畏有加。
東征扶桑和高句麗,拓土開疆揚我國威於異域。
就連廣袤無垠的西域大地,也宛如大明自家的後花園般,儘在掌控之中。
可再看看當下,那些彈丸小國居然也敢對著大明狂犬亂叫,耀武揚威。
實在是令人痛心疾首!
張啟年說到此處,眼圈泛紅聲音微微顫抖著繼續說道:“我作為一名純粹的軍人,多年以來目睹著明帝國一步步走向衰落,心中著實充滿了失望與無奈。回想往昔明思宗統治時期,儘管當時失去了半壁江山,但思宗陛下在南遷至應天府之後,果斷地整肅朝綱,積極操練兵馬。短短數年光陰,便毅然決然地發動了北伐之戰。此役過後不僅成功剿滅了李自成所率領的大順軍,還平定了張獻忠的大西政權。至於那盤踞在東北的建州女真,更是被一路追殺逃回老巢,最終慘遭覆滅。與此同時西方列強組成的‘三駕馬車’妄圖染指我中華大地,卻在鼓浪嶼一帶遭遇我大明水師迎頭痛擊,一戰之下,竟一舉摧毀了他們半數艦隊,如此赫赫戰功,當真震驚了整個西方世界。”
思宗駕崩之後,其繼任者登上皇位,開始對儒道學說予以高度重視和重用。
這一決策導致那場曾經轟轟烈烈、如火如荼展開的工業革命遭受重創,最終走向覆滅。
無數珍貴的工業書籍被付之一炬,眾多技藝精湛的匠人慘被坑殺。
至此這個世界再度落入儒生們的掌控之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