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如此考慮到當前的實際情況,這樣的製造速度仍然處於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畢竟新坦克在性能、防護能力等方麵所展現出的巨大優勢。
足以抵消因製造周期變長而帶來的些許不便。
而且隨著後續生產流程的不斷優化與改進,相信製造效率還會進一步提高。
要知道坦克兵可不同於普通的陸軍士兵,他們不能僅僅通過簡單的直接訓練就能勝任工作。
成為一名出色的坦克兵,除了接受常規的軍事訓練外,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學習和掌握各項與坦克相關的專業知識。
畢竟在戰場上,坦克就是戰士們最堅實的堡壘。
如果對它一無所知,那又怎麼能發揮其最大威力呢?
比如說起碼得學會修理車輛吧!
如果坦克出現了一些小毛病,總不能一有問題就立刻打電話呼叫後勤人員前來維修。
尤其是在激烈的戰鬥前線,哪有那麼多時間等待支援?
而且當時可不像現在這樣有著先進的gps定位係統。
難道還能指望那些負責修車的人在茫茫戰場上漫無目的地四處尋找故障坦克嗎?
所以說很多時候遇到這種情況隻能依靠坦克兵自身去解決問題。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導致裝甲兵的數量相對較少。
並不是張塵不願意大規模地武裝裝甲部隊,而是想要訓練出一批真正合格的裝甲兵實在太難、太耗費時間了。
通常情況下一名合格的坦克兵至少需要經過長達一年之久的嚴格訓練才能正式上崗。
此外坦克車組中的各個崗位都至關重要,包括車長、炮手、裝填手以及通訊員,每個成員都需要經過精心培訓。
一個優秀的車組絕對不可能是臨時拚湊起來的“草台班子”。
拿車長來說,他至少得具備基本的讀寫能力,以便能夠讀懂各種作戰指令和地圖信息。
同時還應擁有一定的指揮能力和敏銳的觀察力。
這樣才能在複雜多變的戰場上迅速做出正確決策,並帶領整個車組完成任務。
此外炮手可是承擔著主要輸出任務的關鍵角色啊!
要是三炮之中竟然有兩炮都放空了,那還能有什麼作用呢?
要知道在激烈殘酷的戰場上,往往隻需要一炮就能決定勝負。
誰率先開火誰就能占據主動,而如果能夠打得又快又準,那優勢可就更大!
然而如果連續兩炮都出現失誤(is),那麼基本上可以說這名炮手已經前景堪憂了。